出嫁也。——这些是一般的解释,我要说的是不一般的解释:
“之”说文:“之,出也。”动词。乃主动前往意。“子”男子即新郎也。“于”说文:“于,于也。象气之舒也。”本义为乐声舒徐婉转悠扬。婚嫁时往往有“钟鼓乐之”(关雎),亦有哭嫁的习俗。作父母的固然是又喜又悲,作女儿的又何尝不是柔肠百转?此即“于”也,像叹气,又似鼓乐。故用在此处,为动词,为“迂曲”意,可译作“往、去”既是一步三回头(出嫁时),又是指日可还(回门儿)之意。“归”金文从帚(笤帚),从垖字去土旁(念dui,是小土堆之意),从彳(表示行动有目标),从止(脚),本义是指被扫出的垃圾有倒掉的地方,后来专指嫁女,谓泼出去的水、扔出去的东西有人接。“归”也用来指“回娘家看望父母”表示就算将来夫家不要了也有地方收留。所以综合来看“之子”与“于归”应该含义相对。“之子”表示女子主动(心甘情愿)到男子那儿(出嫁)“于归”表示你别惹我,搞不好我还会转头儿回娘家。所以“之子于归”是个约定俗成的成语,意为出嫁,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子的爱情观(自由恋爱,体现在“之子”上)和婚姻观(勇敢且独立,体现在“于归”上)。
(6)宜:见上一篇螽斯析。乃“有益于”之意。
(7)室家:“室”本义为人所安息的堂内的房间。古代房屋建筑,前面的一间大厅叫堂,堂后面中间的一间叫室,室东西的两间叫房。说文:“室,实也。”(故在第二段“有蕡其实”与“宜其家室”相呼应)。有“卧房”、“妻子”等意。“家”甲骨文从宀(棚屋),里面有一头猪。大概古人往往建筑高脚屋,下面一层喂猪或养其它牲口,上面一层住人,既防潮又安全。故“家”实际是指堂屋或厅堂也,乃外间公共活动场所。有“家庭、家族”之意。“室家”偏正词组,重点强调“家”表示丈夫(室)的亲族(家)。如他的父母兄弟、同宗同族之类的亲人。
2。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有蕡其实:“有”说文:“有,不宜有也。”有“持有”、“占有”、“多、富裕”、“取得、获得”等意。“蕡”读汾。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有蕡”又多又大之意。“实”果实。
(2)宜其家室:与上一句的“宜其室家”相对,这次重点放在“室”上。
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叶:桃叶。
(2)蓁蓁:读贞贞。植物茂盛的样子。以此饰叶,突出了叶片的肥大茂盛,说明盛夏已过,桃果落尽,已经进入秋天。隐喻人生暮年。
(3)家人:是指“配偶、伴侣”呢?还是“(荫其)子孙”之意?我们看到,上一句言“实”应是为果为子之意。因此,此处“家人”应是特指自己的配偶。
4。本篇中的递进关系:
(1)“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构成了时间上的递进关系:从开花到结果到果落叶老,隐喻了女子从初为人妇到为人慈母到白发皓首的那个他的终身伴侣的人生历程。
(2)“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构成了空间上的递进关系:新娘子先被迎进大厅,举行典礼,拜见长辈,接受亲友的祝贺;继而被送入内室洞房;最后颠鸾倒凤、竭力承欢,服侍一人。
(3)“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还根据时序构成了人物亲疏关系上的递进:新娘子嫁入夫家,为夫家宗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操劳家务、侍奉公婆,故曰“宜其室家”;婚后开花结果、添丁生子,尽心尽力抚育后代、照顾小家,是为“宜其家室”;当子女独立之时,也已年迈体衰,与丈夫白头偕老、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此即“宜其家人”那么说这里面是不是含有“生同房、死同穴”的含义呢?我认为应该是有的。
5。总结:
本篇是上一篇螽斯的姊妹篇,是对少女的新婚祝辞。预示了女主人公将来的整个人生轨迹,刻画了其所具备的优异品质。它与上一篇的区别在于:上一篇针对的对象因为是男主人公,对男子的要求当然是建功立业、荫蔽子孙,故祝辞曰“宜尔子孙”;本篇因为针对的是女子,对她的要求当然是温良贤淑,具体来说就是侍奉长辈,照顾幼小,服务丈夫,故祝辞为“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等语。
第一句赞其貌美,为夫家增添了光彩,在表示欢迎的同时希望她能够孝敬长辈,处理好与姑婆妯娌的人际关系,维护大家庭的和睦团结。
第二句祝愿她早生贵子,希望她能够勤苦耐劳,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小家。
第三句祝愿她健康长寿,希望她能够与丈夫白头偕老、生死与共。
6。译文:
桃树婀娜多姿,花朵粉红灿烂。
姑娘今日出嫁,孝敬公婆周全。
桃树虬劲壮美,果实明亮饱满。
姑娘今日出嫁,生儿育女足愿。
桃树枝繁根深,叶片绿意盎然。
姑娘今日出嫁,天长地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