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试谈智慧的三重境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智慧单从词义而言,即辨析、判断的能力,进而可解读为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若从形成机理上讲,智慧则是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与人生接近的主要有前人遗传的智慧、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思维和认知方式与方法、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等要素。再进一步智慧可解读为各种认识论的融合与贯通以及与方法论的结合程度。境界单从词义上,一般可解读为疆界、境况,进而可引申为视野、感觉、意境,如从大家的一般认知上则可解读为人的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总是高低各异,千差万别,但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无疑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在此我们讨论的境界,重点是人的认识论范畴的智慧境界,即人对世界、生命、生活、是非、荣辱、有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知、感悟程度,其实质是自我与世界的吻合、融合及超越程度。有关方法论范畴的智慧以及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或另有专文论及。

    考虑到所述问题的难度,我们暂且先从大家熟知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谈起。“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于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一词,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以上所涉及的“境界”,主要指人所能达到的修为或程度,三境界说具有明显的递次而进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还从其他角度对“境界”进行了划分,如“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外,还有对智慧与觉悟四重境界划分之说,即智者、慧者、觉着、悟者。

    由此可见,智慧之境界既是一个玄而又玄的问题,也是一个简而又简的问题。很难定论,也无从定论。我们只能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对智慧的境界做一个初步的划分和阐述。

    一、看实的境界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庞杂繁芜,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善恶交织,正邪交错,鱼目混杂,目不暇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很难区分哪些东西是这个世界的主要方面,哪些是大家共同认知的东西,哪些是人生必备的素质和品质,可以说充满着迷茫、混沌。慢慢地,随着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一步步提升,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比如世界的模样、社会的概况,自我的位置和方向,何为善、何为恶,何为对、何为错,等等。在此基础上,开始有了一些似是而非进而逐步清晰的追求和向往,比如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前辈的教导、书籍的启蒙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年轻的心,充满热情、豪迈,但现实却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每前行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于是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困惑、苦闷。看到别人的成功,我们除了羡慕,更多的是自责、不服输、不服气和不停地问询。我真的这么差吗?我究竟差在哪里?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何做不到?之后又是一番努力和奋斗,若干年后,不论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都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悟。高居的权势、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雄厚的财富,这些人们共同认可的东西也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所在,还有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亲密的友情、渊博的知识等等,于是更加深信不疑、坚定地追求。中间虽有坎坷、反复,但都义无反顾,奋不顾身,无可阻挡。大概到了四十至五十的时期,事业、家庭、人际关系基本定型,开始总结、反思自己这大半生的成败得失、荣辱是非等等。这个阶段,是智慧系统形成的阶段。因为已经经历了足够的磨炼,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经验,经受了足够的困惑、挣扎,基本解脱了生存的局限,有了比较高的生活水准,对世界的本来面目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对人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和认同,思想意识与这个真实的世界更加趋于贴切、吻合。看实是客观的认知,是对虚和表的剥离,是化繁为简、去枝寻干,是自我与世界的基本贯通和基本吻合,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和把握以及对自我生存价值的基本肯定,是对妄想、妄念的抛却,是对真善美的认同和把握。走出了迷茫,看清了人生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路径。此时的境界谓之为看实的境界,也是智慧的基本境界。拥有看实的智慧,基本就能拥有一个相对成功的人生。

    即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人不能达到或拥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