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实相与映像真实与根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书画皆精,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多首著名诗词传诵于世,经久不衰。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庙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贬谪天涯的人生无常。

    既然是大家,免不了会有许多趣闻轶事。其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很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苏东坡与高僧佛印》

    苏东坡与高僧佛印一起坐禅。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自我感觉良好,便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像一株莲花。”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棵枯萎的老树!”佛印听了,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一笑。

    苏东坡觉得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后把经过告诉苏小妹,并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地说:“哥哥,今天你输惨了,几乎输掉了你一生的英名。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似莲花;你心中有凄凉、苦闷,所以才视禅师为枯树。”东坡顿露愧疚之色。苏小妹又轻轻地道:“佛家之言,一切所见相,皆心中所思。佛印以佛心见你,故言你如佛似莲花;今你言道佛印似枯萎的老树,未审你心中有何?看似一个玩笑,却道出了天地之别的境界。”

    这只是一个故事,因为年代已经太过久远,我们无法考证其真伪,也无须考证其真伪。但是它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在今天而言也大有裨益。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心灵的内涵不同,看世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心中秉持的观念不同,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就大有不同。心灵即世界,映像即实相。

    一个社会总会有它积极、阳光的一面,也会有消极、阴暗的一面,如何客观地看待,既涉及对社会的正确评价,又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人只看到社会阴暗的一面,就觉得整个社会一团糟糕,只是一味地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而不是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与进步;另一些人,看到社会阴暗面,不假思索,则一味迎合,还找到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既然你改变不了现实,那你就要去适应它!这两种对现实社会的态度都有失客观和欠全面之处。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已经远比苏东坡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有了莫大的进步,更有了本质的区别。但即使这样,也难免会有一些是非对错交织,坦途曲折并存,向往失望并行。特别是单就个体的生命而言,更是有知与无知、智慧与愚昧并存,坚定与怀疑、进取与曲折、得到与失去并行,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向往与迷茫、困顿与解脱相互交错。

    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也必然经历了曾经的失败,心中不免会有创伤和困惑,还会有着一些不甘和疑问。如果你是一个失败者,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挫折,心中的不满、不平和冷漠或许就会更多。

    这世间,没有绝对的超凡脱俗者。再智慧的人也有疑惑的地方和迷茫的时候,再阳光的人心中难免也有阴影。苏东坡那样一个大家,也还有俗气的地方和俗气的时候,我们更难免如此。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阳光、美好居多的世界,更是一个值得敬畏、向往的世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始终不渝地向往和追寻,也才会有那么多人拥有无比美好的感受和无比美好的情怀,更有那么多人积极、自觉投身于世界的变革与进步,这世界才变得越来越美好,这人生才变得越来越精彩。

    这个故事,或许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思索和启示。我们不但需要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更要看到这个世界的根本所在。停留在表面必然忽略内在;沉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