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并且,把杀死的敌军士兵称作是“熟食”。苻登对士兵这样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他的部下甘心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继续作战,勇猛异常。
整个五胡乱华期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因社会环境的变化(战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人相食或以人作食事件中,频率最大,手段最多,延续最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随后的南北朝对峙,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直接掠略南方人口补充军需。北魏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朝宋国,全军上下不带一粒粮草,全部靠抢掠提供军需,如果抢到的粮食不够吃,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胡人才吃两脚羊的,五胡乱华以后,每一次天灾、战乱,汉人们都将两脚羊的故事发展壮大,推向高潮。
隋末的朱粲,也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当时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一斛价值万钱,而且还买不到,百姓相食成风。于是,朱粲乘乱起兵,期间,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他对士兵们说:“世上最美的食物,没能有超过人肉的了,只要国中有人,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于是下令,让部下分道搜捕妇女和儿童,蒸熟后分给士兵当饭。每攻下一座城镇,朱粲就传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给各部,需要时就杀着吃。固然有粮食不足的原因,但其人之残忍也可见一斑。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充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城中
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有专人负责宰杀,像屠宰猪羊似的,这些人被杀时,麻木的连喊一声都不叫喊。
……不做评论了,对于这一章节,我觉得只是举举例子就已经足够,没有感慨。
落地秀才黄巢固然有“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但也免不了万丈豪情下吃人食肉的残忍一面。黄巢攻陈州,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导致关东土地荒芜,人都饿的站不起来。黄巢的军队就把捉来的俘虏当作粮食,一天之中被杀掉的人以千计。史书记载:贼有舂(g)磨砦(zhài),为巨碓(duì)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后来,两脚羊就吃出了花样了,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钱,……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通目为两脚羊。”
天灾人祸之后,百姓们吃光最后一粒存粮,卖掉最后一件值钱的物件,吃人的故事就开始上演了,前奏是树皮草根,然后就开始卖孩子,把自己家的孩子卖给别人吃!后来孩子饿到了皮包骨头,没了几两肉,卖不出个好价钱,自己又舍不得吃,就和别人家换孩子吃。
再后来,孩子吃没了,只好去吃自己。
在村口架上一口大锅,里面煮上饿死的人的尸骨,饿疯了的人们就会向锅里捞肉吃,人太多,也太过拥挤,在大锅旁捞肉吃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挤下锅去,于是也就成为后面继续捞肉吃的人们嘴里的肉。
不信?有一部叫做《少年天子》的电视剧把上面这一段搬上了银屏,当时,少年天子邓超一边吃饭一边听这个故事。然后,我抄了来。
元末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接着想也。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中记载:
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癈羊豕。周氏之祖,自东昌商贩归,至肆午餐,屠者曰:肉尽,请少待。俄见曳二女子入厨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来。急出止之,闻长号一声,则一女已生断右臂,宛转地上,一女战栗无人色,见周并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周恻然心动,并出资赎之。一无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携归,因无子,纳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红丝,自腋下绕肩胛,宛然断臂女也。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
后赵的故事完了,冉魏的故事也宣告结束,两脚羊的故事,我也愿它永远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