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一举多得(五)
不过,那些大宋“难民”之中也并不都是不会耕作的市民,其中的六七万农民(含其家属)在异乡的土地上倒反而有些“物以稀为贵”而赵旉也给予了他们特别的重视。在赵旉的同意下,张俊出面以个人名义在九州南部租(日本的土地禁止)下了大片土地进行垦荒,而这些大宋过来的农民就成了耕作的主力军,毕竟总将口粮这一要命的物资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很难让人放心,自己哪怕能够解决一点也是好的。
日本的田租(日本的土地归领主所有,禁止,所以田租同时也是田税。)一向极高,(正常年景收成的)六成以上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基本都是死租(即不论收成如何,都要收那么多租税。),还往往是粮价高的地方收粮食、粮价低的地区收金钱,因此农民负担极为沉重(注1)。而且日本的领主只管收钱,很少有人会在农民遭灾的时候想到赈济,所以称古代的日本农民是世界上最苦的农民并不为过(欧洲农奴有第一夜权的问题,也很黑暗,但比起日本武士斩杀不恭敬的平民不需要负任何责任而言,还是要好得多了。)。
赵旉自然不可能让那些过去的中国农民也受到同样对待,张俊又很会“揣摩圣意”何况租税比例太高的话,作为承包商与负责人的他肯定也将是受害者之因此他与平家年轻的领袖平清盛进行了“很有建设性”的商谈。平清盛考虑到“宋日两国间的友谊”同意第一年平均每亩地只收象征性的一升稻谷,次年为一斗,第三年及以后均为一石,这与大宋田税最高的江南等地相当,但考虑到九州土地贫瘠,这几万大宋农民还是垦荒,这个年贡比例也不算低了。
尽管如此,由于日本的田税同时还是田租(大宋田租一般也都在五成左右,什么时候最苦的都是农民,准确地说,是无地少地的农民。),张俊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曾经主持过屯田,那往往也是垦荒,官府一样要收取半数的收成,从这一点来看,平清盛还是很“厚道”的。而张俊又提出由他出面代为收缴,平清盛了解后觉得这样可以省下不少人工费用,自然不会拒绝,而张俊那位平安脱险没多久的爱妾张侬此时也已赶到日本,有了她那强的理财能力,完全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当然,平清盛这样大方,也是有其特殊的目的的,他要求获得与大宋间贸易的垄断权,也即是说,他希望大宋的商船全都在平家控制的九州下货,而不要直接深入濑户内海,到近畿沿海下货销售。张俊自然不可能答应平清盛的这一无理要求,熟悉商业交易的他深知只有下家之间产生竞争,才能让上家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从此只能与平家交易,大宋就将失去对日本出口商品的定价权。
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张俊最后同意大宗商品交易只跟平家的那几个御用商人(之所以不直接跟平家做生意,一方面是平家既是公卿又是武士,属于日本的上流阶层,而商业乃是贱业,平清盛虽然重视商业,却也不可能亲自操持。而另一方面张俊则也可以利用御用商人有好几家的现实情况,诱其争相抬价,为大宋也为他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算是各取所需。)进行,但洲本岛驻军官兵私下做些生意则不受限制。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平家基本垄断宋日贸易中日方的主要份额,又不至于完全没有竞争,定价权仍在大宋手里。
经过这一系列的商谈和交涉,张俊及其家族不但密切了与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