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就是开国大典: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城防部队,估计总数30万人。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
对于才读过四年书的我来说,这种文字有点抽象,有点枯燥,可是读着读着,随着升国旗,奏国歌,尤其是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我们也就激动起来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大河长江之南
这一课,让我们“看”见了天安门城楼和分挂两边的8盏大红灯“听”到了54门礼炮威严的28响;还让我们第一次领略了首都北京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我们的心也跟着全国人民欢呼跳跃,以至今天还历历在目。
有视觉冲击的国庆大典,当在文革期间了,那时候的纪录片很多,而国庆观礼是百“观”不厌的。我喜欢那千变万化的彩色板块,喜欢游行队伍的载歌载舞,我最欣赏海、陆、空三军的阅兵式,那一般高矮、一般肥瘦、英姿勃勃的战士们,那步调一致、训练有素的方阵,那各色各样的战炮和坦克,那气势,那派头,那美,真是天地间之大美啊!大大增长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国庆年年,遗憾的是我从没踏上首都那著名的丁字形广场。可是我有两位熟人,他们不但参加了全国的大庆,而且还荣登上天安门城楼。一位是尊敬的文坛先辈汪曾祺先生,汪先生因为写了京剧沙家浜,被江青请上了观礼台,不过几年后,他就因为这事被审查了。那天文友们提及,宠辱不惊的他幽默地耸耸肩,笑道:哪壶不开提哪壶!另一位就是我们台州市的前副书记潘海生同志,他在病休期间出一本书,邀我当编辑,让我得知1989年的国庆节,他随着他的首长荣幸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现在,那种大规模的国庆观礼好像不搞了,这倒是节约的一个好举措。随着国庆长假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在假期外出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时代的强劲脉搏,增长知识,锻炼身体,这无疑是件好事。数年前的一个国庆节,中国作协代表团正在欧洲进行文化交流,那一晚有一场歌剧安排,当我们小小的队伍临近那座皇家剧院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仿佛仙乐从天而降。我怀疑自己在做梦,定了定神进了那金壁辉煌的剧院,我看见白皮肤高鼻子的铜管乐队乐师们,正卖力地演奏我们的国歌,几个金发碧眼的女孩挥动着中国国旗,用生硬的汉语欢呼:国庆快乐!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心潮澎湃了,眼前却浮现出曾经出现在旧中国土地上那“华人和狗不得进入”屈辱的牌子
中国人是站起来了,站得稳若磐石,站得仪采如峙,站得神采飞扬!愿我们亲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