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几天不是说过嘛,不解决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挺无辜地歪着头望我。
“这样吵下去殿下难得安宁哪?”
才怪,话题从定国公那里移开,他应该是乐得清闲了。
东宫顽皮地勾勾嘴角:“哼,本宫巴不得他们吵翻天,看着热闹!平时一个个拿年纪压我,现在不也跟群小孩子一样!”
我想了想,回答:“也罢,就不送回阁内,统统放在这里,免得大学士们(内阁成员)跟着伤神。”
省得他们跟着起哄。
我就没看出来这有什么好吵。
虽然历史上有不少言官把大官吵下台的例子,但是曹寰真的不算什么重要人物,充其量是年轻的学者而已,本来应该是双方针对定国公争论,怎么一来二去会变成这样?
所谓话锋一转、所谓借题发挥,都是无耻地混淆视听啊。
我并没有把这些折子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其中之一出现了确实的罪状。
收受贿赂。
曹少师。
“不可能,先生把名誉看得比命还重!”
我说着,从东宫手上接过折子,仔细看起来。
前面介绍辩学的时候也说过,文人们习惯的攻击方式,不是论点论据论证,而是从祖上十八代到芝麻蒜皮的人身攻击。
这折子上写的,竟然是十几年前的事情。
说,那时候还是新科状元的曹寰,是当时的国君(如今的皇帝)面前红人,他收人钱财,对国君颠倒黑白,害得某件案子被御笔错判,冤杀数名武官。天朝成立之后,这桩冤案被徐松(就是我的师伯)平反,曹寰也没受什么处罚,于是就这样过去了。
如今翻旧账,很明显是找不到坏话可说,念着此一时彼一时,希望陈年旧事能在内阁讨点便宜。翻归翻,这告发的人,又没翻出点真凭实据来,大概应是或许之类的词语满纸皆是。
于是阁臣无语,首席阁老按例批了点意见,后面的顺次写上附和的话语,送到监国太子这里。
东宫把折子递给我之后,很不爽地坐下来,拿指尖敲着桌面。
“莫名其妙的传言都拿来炒,难道真想把曹寰逼得辞官回乡嘛?”他气愤道“连少师的品行都敢怀疑,这不是明摆着说,曹寰教出来的本宫也不咋样?”
“”东宫,你想太多了吧,人家六七品的小官怎敢欺负到你头上?
你这叫什么,典型的护短。
我说:“想来也是有人听说,殿下与曹少师不合,于是以为能迎合殿下的心意而已。”
“笑话,曹寰再怎么凶我、咳、本宫,那也是本宫将来自己纠正的事情,犯不着别人来管!”
“于是殿下的意思是?”
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