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这一天,为母亲而定,是母亲节;有一种花,为母亲而开,是康乃馨;我为母亲而感动,是亲情。
怎能忘记在艰苦的日子里,将我们养成人。
在我幼年时,农村还属于集体所有制。父亲在队里担任副业队长,整天在外。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母亲一人打理。母亲每天天还未亮就起床做早饭,料理家务,白天到队里做工分,晚上收工回家还要到田野割猪草,夜深了还坐在油灯下,纳鞋补衣,一天就像陀螺一样忙得转不停。
那个年代缺衣少食,我们一家六口人,除我未到学龄,三个哥哥都在念书,全家靠父母二人出工挣口粮,分得粮食不多。尽管这样,我们从未饿肚子。母像个美食家一样,经常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在饭里加菜做菜饭,玉米糊里加南瓜,野香葱做红薯汤,桐叶做桐叶粑可我却挑食,除了吃米饭,别的不爱吃。为此,母亲特意给我用瓦罐为我一人焖饭,做红薯稀饭的时候,往锅里扣一只碗,等稀饭熟的时候,捞出那只碗,就是一碗满满的白米饭。我吃的那个香哟,是现在任何美食都无法比拟的,我知道是因为那碗白米饭,包含着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意。
怎能忘记在生活贫困的日子里,培养我们读书。
我上小学,大哥就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父母送大哥去参军。过了两年土地下放到各家各户,父母的担子就更加重了。
村子里的人都对母亲讲,你那些孩子,个个都让他们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如果没有考出去,还不是农民,还不如让他们在家帮你做点事,你也轻松点。母亲不争辩,只是笑笑。私下里却对我们说:你们几个给我争点气,好好念书,争取考出去,也给我长长脸,不要让别人看笑话。
结果二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这时,我也上初中了,母亲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母亲时常对我说:你哥哥们考不出去,他们是男孩子,有力气。你呢,从小就体弱多病,没少让我操心,你就给我用心点,考出去,你以后轻松点,要不,就和我一样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和土地打交道,没个翻身的机会。
虽然大哥,二哥都毕业了,只剩下我和三哥还在念书。但这时候,整个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家里没有别有经济来源,为了供我们兄妹两个念书,母亲在田埂、地头种上蔬菜,每天起早贪黑,育苗、浇水、施肥、拔草像婴儿一样呵护直至成熟。天未亮,她就从地里把菜摘回家,整理整齐,挑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把卖菜所得,分票、角票用一个塑料袋包好,放好,那是我和三哥的学费和生活费呀。
最终我们高中毕业,还是辜负了母亲的心愿,一个都没有考出去。母亲却笑着说:从不后悔让我们读书,多读点书还是比没有读的好。
怎能忘记在平淡的日子里,教我们如何做人。
母亲常说:坐得堆,吃得亏。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那个时候,邻居间东家借几勺盐,西家借几碗米是常有的事。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那个时候家家都穷,很多人一日三顿都顾不上,那几勺盐,几碗米就是大事了。有家邻居每次我家借给她的时候,我们都堆很满给她,可是她来还我们的时候,有很多次都平平的还我们。有一次,我在背后嘟囔,被母亲听见了。母亲温和的对我说:孩子,别斤斤计较,谁愿意这样呢,别人也是不得已。
母亲是个热心肠。邻家夫妻吵嘴啦,她丢下手里的事,去劝解;邻家建房子,她去帮忙洗菜、做饭;夏天,晒粮食,雷雨来临,帮邻居抢收,总之,能帮的,她都会去帮助别人。她常常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谁个没有点事,邻里间相互帮助,照顾是应该的。
母亲对社会也是有爱心的。记得小时候,常有外地人到我家乞讨,虽然我家也很贫困,没有钱,但母亲会给他们粮食,一碗大米或者几碗玉米,正值吃饭时,还会叫他们一起吃饭。就是08年汶川地震,母亲,一个七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太,还特意去政府捐赠了12元钱。
母亲平凡、朴实的言行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让我学会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对社会要有爱心。
有幸成为母亲的孩子,受到她的包容和呵护,如今长大成人,走进社会,一样还有她的关爱。所以在今天这个感恩的日子,我要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