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着沉重的行李,登上了通往s市的大巴,准备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我的邻座是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他戴着金边眼镜,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人民日报。
大巴缓缓地驶出了车站,我忽然想上厕所,请他帮忙看着行李。当我回到座位时,发现他正饶有兴致地看着我,摆出了要和我攀谈的姿势。
“你胆子还真大,敢让陌生人帮你看包。”他笑着摇头“看你这样子,应该是从大学里刚毕业出来的,要么就是还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大学生。我猜得没错吧。”
“是啊,您答对了。我刚从f大学毕业,准备去s市xx银行工作。”
“哦?s市?这么远?你父母舍得让你一个人去外地打拼?”
“不,我爸妈几年前在s市定居了。”大二下学期,父母几经商量,终于决定去s市经商,而s市也就此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尽管我对s市很是陌生。
“哦,这就对了。”他点了点头“你的工作,应该是你父母安排的吧?这年头,银行、国企、医院、学校等福利好、工资高的单位,不得花个十万八万的,想进也进不了啊。”
“先生,您说错了。我找的xx银行,是我在智联招聘上报名,经过笔试面试后考上的。几千人报考,最后只剩下几十人。而且,银行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福利好工资高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看来你还是太单纯,不知道社会的规则。”他不赞成地说“你想考xx银行,也得xx银行有招人。而招人这一环节,也需要人事安排、领导点头才是。很多银行内部的职工为了照顾自己的子女,都绞尽脑汁地找领导公关。你能保证你父母没有给银行的领导送过礼?”
我无言以对。其实,我在一定程度上赞成他的想法,报纸网络上“官二代”、“富二代”惹事生非的事情层出不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里设置的重重条件关卡是为机关子女而设;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前夕为找工作纷纷托关系找路子。这些现象都已经成了许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虚假的太多,也难免让人怀疑起真实的本质。我想起了“我爸是李刚”不由得脊背阵阵发凉。
大巴开进了黑漆漆的隧道,我有了倦意,他却更加兴奋。
“现在的社会压力真大,”他长叹了一声“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开始还真不相信,后来去人才市场做调研时,看见每个摊位上都排起一条条长龙的求职队伍,不由得感叹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啊!我儿子今年读初中,过几年他读了大学,毕了业,还真不知道那时的就业环境是不是像现在这样竞争激烈。”
“还是以前好。我以前是在部队当兵,过后提干,之后分配到机关,就一直在机关里工作。机关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说到这,他的脸上浮起了一丝得意的微笑“至少吃喝不愁,房子也是政府分配的。孩子要读什么学校,也用不着我来操心。”
“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他陷入了沉思“我刚进机关没多久,就听说部队不包分配了。我的几位战友不得不去考公务员,那时的公务员吧,虽然没有现在这样几百个招一个的比例,但也不好考啊,特别是像他们这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那时刚开始招考,文凭很重要,经过筛选,从三个大学生当中选了一个进机关。那时的大学生很牛啊,全村才出一个大学生。现在大学生多了,也就贬值了,要求也就高了。去年我们机关招一个文秘,要大学本科,一千多个报名。以前考公务员也需要条件,得看文凭、成分、工作单位,现在条件放宽了,只要是本科毕业生,机会还是有的。”他转向我“你没想过考公务员?”
“想过,也考过很多次了。只是我水平不够,运气欠佳,都没考上。于是我就转移目标,改成考银行。没想到这回还真被我考上了。”我郑重其事地回答。
“以后有机会还是考公务员吧,公务员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一点。”他意味深长地说。
大巴上了高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吃着面包,他接了个电话。
“刚才那个电话是我老同学打来的。他在xx机关,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推荐到他那里去工作,可惜你是女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