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休养,最好是能多吃些补品滋补一下。
瞧着范楫明手里拎着的大包小包,苏妤非常怀疑,“你说他会不会是骗我们的?不就是拉个肚子吗,需要补成这样?”
范楫明揉着还有些作痛的肚子,“不是你说全要的吗?”
苏妤瘪嘴,“他实在太聒噪了,我要是不答应买,你觉得我俩现在还能出医馆的门吗?”
“那不就得了?别废话,赶紧找到常武,我现在走路都腿软。”范楫明有气无力的说道。
苏妤瞧他那虚弱的样子,也就没跟他抬杠。
两人回到集合点的时候,常武那家伙也不知搞什么鬼,就那样将马车扔在路边,人却不见了踪迹,买来的鸡鸭鱼肉就堆在那里,也不知道收拾一下,况且这街上人来人往,万一碰到个贪小便宜的,直接给顺走了可就有的哭了。
“常武死哪里去了!”苏妤一边拾缀着地上的东西,一边四处望去。
范楫明将药包扔回马车里,也跟着去收拾那些菜,还别说,常武那家伙虽然看起来不着调,但是买的菜却都很新鲜,而且与苏三夫人要求的一样不落。
“小姐姑爷?”常武一手夹着一罐酒脚步飞快的跑了过来。
苏妤本想数落他,但是看清楚他手里拿着的酒,那些怨气顿时就消了,上前问道,“东西都买好了?”
常武放下酒罐,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眯眼道,“都差不多了。”
“行吧,差不多了就将东西都装上,我们再去一趟上林书坊就回去。”。
“得嘞!”常武精神十足的应道。
由于买的东西多,马车被塞得满满的,拉车的老马不停地喷着热气,抬着蹄子慢吞吞的往前走。
自从大齐开国皇帝元文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大齐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寒门子弟,更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求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也因为这样,导致民间对于书册的需求越来越多,仅凭官府刻书已经无法满足读书人对书本的需求,后来便兴起了以家族为单位的私人刻书和以书坊形式出现的书坊刻书。
不过不同的是,官府刻书着重的是名家经典著作以及佛道经典;私人刻书则是着重家谱,先人著作等;而最后一种书房刻书的种类就十分繁多,从名家经典到小说游记,从佛学道法到志怪笔谈,应有尽有,而这也刚好符合了民间对书册的需求。
上林书坊便是秦家太爷爷为了迎合这样的商业趋势而创办的,从组稿到印刷、出版,甚至是最后的售卖,全是书坊自己人经手,经过了几代传承,如今到了秦黛容父亲这一代,上林书坊已经从一个小小的门铺变成了冶溪镇最大的三大书坊之首,秦家也成为了大齐有名的刻书世家!
日上头顶,眼看就要到中午了,上林书坊的客人也渐渐离开了,坊中管事负着手四处晃悠,瞥见哪个小的偷懒打瞌睡,就直接一掸子抽过去,保准被打的瞬间醒神!
“田管事,来客人了!”
“来了就来了,喊我做什么!”田管事虎着脸问,但当他看到来人之后,瞬间就变了脸色,扔掉鸡毛掸子高兴地迎了上去,“苏小姐,稀客啊!”
苏妤笑着调侃道,“田管事,好久不见,还是这么威风啊!”
田管事哪里敢在苏妤面前说“威风”二字啊,赶忙打着哈哈将这话题给转移了过去,又瞧见苏妤身边的范楫明,立刻说道,“这就是新姑爷吧,我听我家小姐说苏小姐成亲了,恭喜恭喜啊。”
苏妤笑道,“这是我相公,今日我们俩过来挑选几本书回去。”
“读书好啊,这人哪就该多读书,只有书读多了,才能明事理,辨是非啊。那诗人不就说了,‘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身’啊!”田管事不愧是上林书坊的管事,这一开口就是文绉绉的诗句。
苏妤不耐烦听,但范楫明却连连点头。
“听说吉少敏在这里?人呢?”苏妤询问,她现在可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吉少敏医馆的那件事。
田管事道,“在后院呢,要不我带苏小姐过去?”
苏妤摆手,“不用了,我自己过去,你在这里给我选些合适的笔墨纸砚什么的,不需要太贵,贵了我可没钱付啊。”
田管事嘿嘿笑道,“苏小姐说笑了,小的哪敢要您的钱啊,要是被我家小姐知道了,我这饭碗可就保不住了。”
“情谊是情谊,钱是钱,两码事。”苏妤虽说脸皮厚,但是买卖这种事情还是亲姐妹明算账的好,越是自己人,越不能让对方吃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