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瑞典的医学家则说:“我认识自然医学杂志的主编,赵元的这篇文章写好后,可以交给我,我帮忙投给自然医学杂志!”
一个美国医学家说道:“我和美国医学会志的主编很熟,同时也认识好几个审稿专家。到时候,我可以帮忙把赵元的文章递过去。”
其余的外籍医学家,也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都表示可以并且很愿意帮助赵元,把文章投到相熟的国际医学刊物中去。
他们并不是要帮赵元走后门。事实上,国际知名的医学刊物,可不是走后门塞钱就能上的。他们的帮忙,只是让赵元的文章能顺利的、更早的进入审稿环节,不至于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看都没看,就被刷下来。
对于外籍医学家们的好意,赵元没有拒绝,拱手致谢,并表示,等文章写出来后,定会请他们帮忙投稿。但话说回来,文章好写,可要翻译成英文,还要让没有中医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实在很困难。
但赵元并不打算放弃。他也想明白了,想要让中医走向世界,登上世界级的医学刊物,无疑是一条捷径!
登上世界级医学刊物的中医文章越多,中医在世界医学界里的声望和地位,就能越高!
“我必须把英语水平提上去,可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啊”赵元在心中暗叹。
暂且放下了这个事情,赵元扫了眼外籍医学家们,好奇的问道:“刚才我讲的那堂课,你们听懂了吗?”
不出意外,许多外籍医学家都在摇头。
米歇尔苦着一张脸说:“我们不懂汉语,虽然在听讲的过程中,这位陈老师一直在帮我们翻译,可有些内容,我们依旧没有听懂,比如你之前提到的什么气啊、经络啊,我们就理解不了。”
气和经络,他说的是汉语,看来那位陈老师,并没有把这两个词汇翻译成英语。
它们也的确不是那么好翻译。
“关于气,你可以把它视为人体内的一种能量,当这个能量充沛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很健康。而当它被污染,又或者是缺失了,人就会生病。至于经络,你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人体内的一套传感系统,类似于神经系统,却又有些区别”
赵元一脸愕然,因为这番话不是他讲的,而是出自于一位肤色黝黑的外籍医学家之口。
随后这位黑人医学家,又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赵元自我介绍道:“赵老师你好,我叫迪亚拉,来自尼日利亚,现在是蓉城三医院中医科的副主任医师。”
赵元很惊讶,虽然这几年里,有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医,但能够像迪亚拉这样,一路做到了中医副主任医师的,实在不多。
一番询问过后,他才知道,这个迪亚拉还真不简单,因为年轻的时候,在非洲的一个中国援建工地上,见识到了中医针灸的技术后,便产生了浓厚兴趣,孤身前来中国,先是在羊城中医学院念了本科,然后又在蓉城中医学院读了研究生,对中医的理解,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医生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