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5章 江东初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眼下桓玄实力已够,可缺少大义名分,他急需通过大事件来让自己站到台面上来。

    鉴于荆州军实力大损,若殷仲堪参与清君侧行动,势必要依仗桓玄。

    如此一来,桓玄不仅可进一步扩大个人影响力,还将有可能借机左右逢源。

    在桓玄不断蛊惑下,殷仲堪对清君侧一事不由心动起来。

    不过,在征询部下意见时,却遭堂兄殷顗激烈反对。

    殷顗对殷仲堪还是有一定影响力,而听了堂兄劝谏后,殷仲堪又变得忧疑不定起来。

    后来,殷仲堪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先表面上答应了王恭请求,可暗中却按兵不动。

    原来殷仲堪认为,一旦王恭起事,京口距离建康仅仅二百多里,而荆州与建康遥远。

    双方一东一西,相距甚远,根本无法有效呼应。

    所以,他不打算冒然起兵东下,而是准备先观望一二。

    殷仲堪自以为虑事周全,却不知将王恭害惨了。

    原来,王恭对此信以为真,以为殷仲堪真将与他一同起兵。

    于是,大喜过望的王恭,随即在隆安元年二月下旬,对外发布檄文,起兵清君侧。

    他驰书四方,历数王国宝罪状,在京口校兵,做出一副将向京师开进的迹象。

    当讨伐檄文传入建康时,司马道子司马道子、王国宝还在想如何才能剥夺王恭兵权。

    在檄文中,王恭并未扩大打击范围,而是将矛头直指王国宝。

    这一做法十分高明,起码让会稽王置身事外,不会全力帮王国宝与王恭对抗。

    而这一举措也为日后王国宝伏法埋下伏笔。

    王恭发布檄文后,原天子旧臣立马活跃起来。

    他们纷纷游说司马道子,蛊惑会稽王弃车保帅。

    司马道子本身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完全依靠宗室身份才得以位居高位。

    如今王恭欲起兵消息传来,不仅让他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在王珣、徐邈等不断劝说下,会稽王竟渐渐相信王恭目标只是王国宝一人,与他无干。

    不得不说,会稽王还是太稚嫩,怎么斗得过老奸巨猾的王珣等人?!

    思前想后,他最终决定采纳王珣和车胤等意见,以解除王国宝职务为条件,平息兵戈。

    除了王恭以外,孙泰、刘牢之、桓玄、刘裕等各方势力都在关注建康的一举一动。

    结果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王恭大军还未离开京口,司马道子一方已自乱方寸。

    眼下仅仅只是王恭檄文传到建康,不说北府刘牢之远没有动身,而荆州刺史殷仲堪更是在坐观成败。

    客观来说,假若最终殷仲堪一直不出兵,刘牢之也按兵不动,单靠王恭麾下,是绝对打不下建康的。

    若是司马道子、王国宝果断一些,趁起事之初各方犹豫不定时,迅速出兵京口,说不定早将王恭明正典刑了。

    只可惜,胆小怕事的司马道子根本看不到破敌良机。

    在天子旧臣蛊惑下,他采取了舍车保帅策略,下令逮捕了追随多年的心腹王国宝。

    就这样,在王恭的檄文送到建康七日之后,朝廷下令赐死了王国宝。

    杀了王国宝后,司马道子又给王恭写了封书信。

    书信中,会稽王不顾脸面,深刻检讨了以往所犯错误,并再三请求与王恭和解。

    王国宝之死,让王恭顿时失去了继续起兵借口。

    哪怕他再不甘心,也只好暂时先按下内心冲动。

    江东爆发的这一场闹剧,不仅没有平息内部矛盾,还让朝廷颜面大失,威望大跌。

    除此之外,还各方实力派看清了朝廷虚弱之本质。

    南方天师道、荆州桓玄、徐州刘牢之、青州刘裕、蜀中世家等等,再也没人将健康朝廷当一回事,为接下来方镇崛起埋下了隐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