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大型的医院,越对传染科病房有着一定的严格之规。近年来逐渐升级成文的条例,更要求传染科病房本身要具备对传染病病人集中隔离的场所与功能,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周围至少还要建立起30-50米的隔离地带,附带严密的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妥善的组织管理中枢。
这样也能更好的规划病房布局,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全都层次分明。许多医院的老旧病房已经越来越难适应一系列护理控制和管理措施,无论怎样绞尽脑汁的改造、升级和变通都始终达不到要求,归根结底还是受硬件所束。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都可以购进,可是摆进病房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种弊端各大医院的高管层其实谁都心知肚明。
要打破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医疗趋势重建传染科病房,彻底抛弃旧有的“打补丁”观念,实实在在的打造出一个严谨、健康、系统的传染科大区域。在这一点上,二院前任院长韩济业并不含糊,很早就重视起来,并且着手开始操作。他离任前,一座崭新的传染科大楼已经拔地而起,经过内外部装修和配套输入,具备了极其先进的应用功能和高科技管理化智能系统,部分区域已投入了使用。
这是韩济业的呕心力作,也是他临走前对自己业绩涂抹的重重一笔。客观的评价,他先行一步的勇气和实干精神值得褒奖,这座高新技术的传染科大楼会在未来带给二院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带给无数传染病患者久违的健康,甚至还能带给这里大批医务员工便捷的工作环境、惬意的工作心理,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身到救治病患的一线上去。
新病区大楼的落成使用有百利无一害,韩济业院长的高瞻远瞩也被同僚和上级充分肯定。即便他今天离开了医院领导岗位,可依然是这座大楼不可否认的奠基者,给大家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财富。稍有良心的人也会挑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典范。
那么周琳在这里参加抢救一批外伤病号,就很叫祝御想不通了。传染科病房的建立就是为了杜绝交叉感染的可能,具备它的特殊性和专一性,收治外伤病患明显有悖于部分规章制度,原因到底何在呢?
在人员奔走的大厅一打听,祝御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新大楼是落成了,也可以使用了,不过整个传染科还没有正式搬进来。那么多设备、病患一次性转移,外加安顿、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不可能像老百姓从旧家搬到新家一样,今天折腾点细软明天挪蹭点杂物,拖拖拉拉很久才大功告成,所以传染科病房其实还是空的。
当前用新楼收治其他科病患属于无奈和意外,原因在于此前还有一个突发“意外”:一辆环路汽车发生了严重的交通肇事,导致数十名乘客不同程度的受伤,陆续被送进急诊抢救;本就接近饱和的医疗资源消化这些伤者已经捉襟见肘,不曾想一小时后又接到了救治十几名乡农的硬性要求……这种雪上加霜的局面让本就焦头烂额的医院领导更加穷于应付,无奈之下做出了“启用传染科病房、抽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决定来保障上级命令的落实。
于是新大楼本不该收治病患,周琳也应该正常下班的这些逻辑,这么一闹就全变样了。
祝御还是能理解医院现在的难处的,无论怎样,救治危重病号是排在第一位的,上级领导的指示也是正确的。医院方面无奈之下做出这个决定虽然从权,出发点也是要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这是天大的事!
在传染科大楼的二层,祝御见到了匆匆而来的周琳。她穿着绿色的护士手术服,戴着乳白色的橡胶手套,一贯娇美的笑靥此刻全被严肃紧张的神情取代,在穿流的人群中缓缓抬手致意。
祝御起身迎了过去,关心的道:“累坏了吧?这么多伤员统一抢救,够你们受的。”
周琳缓解了一下情绪,苦笑道:“这么久没做回老本行,好像生疏了不少,也比从前紧张。好在总算熬下来了。”回头指了指病区:“有九个人的伤情得到了控制;两名重伤员脱离了危险;还有一人在手术中,刚才主管业务的副院长来慰问大家,表扬我们基本功扎实,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祝御笑道:“领导这时候自然得拣些好话说,保住这些病号的命才是重点。”
周琳道:“这次情况还是很特殊的,护士人手太缺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