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党,留下的真正都是“良民”。
凌谨遇当年的做法受到朝内争议,但无论如何,他所征伐后的土地,虽被鲜血洗过,但日后必会繁荣数十年甚至百年,不会再有任何幺蛾子出现。
而后,太子登基,凌谨遇更是确立了前所未有的王权威力,众人从他铁血手腕上,知道与他作对的下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太后之子温寒……
凌天清犹记得,当她看到那厚厚的鲜血写下的凌谨遇历史时,曾问过他--为何如此残忍?
那些王国之中也有良善之人,为何全要赶尽杀绝。
而凌谨遇回答她的却是:“你若是看见亲人一一死于我军剑下,定有悲痛,若有悲痛,定会复仇,掀起更多的血雨腥风。若无悲痛,必是奸邪之人。最好的结局,就是一起离开这残忍的世界。”
凌谨遇的逻辑,经常让她无话可说。
虽残忍,却让人无可辩驳。
“你竟知道。”叶城听到这个灭绝已久的国家名字,脸色终于痛苦起来,“我以为……世人只会歌功颂德,将君王暴行抹掉美化……”
“珍珠国的国君姓程,你莫非是……”说来可笑,凌天清虽然不苟同暴君的残忍作法,但却相信暴君若是诛了别人九族,绝不会遗落任何人。
尤其是王族的直系血脉,以凌谨遇的严谨作风,根本不会遗漏。
“一叶蔽目,不见孤城。”叶城闭上眼睛,整颗心都在地狱里煎熬。
他来到王城十年,日日夜夜在寻找机会报仇。
甚至成功的接近了花解语,以为总会有个时机,可以混入王宫中成为侍卫……
他永远都记得,那一天,血洗宫殿,冰冷的长剑准确的刺穿了每一个人的心脏。
甚至那还不够,为了确保死亡,只要是王姓之人,和王宫之人,会再被割掉头颅,确保死亡。
当年,他的幸运就是因为私生子的身份。
因为母亲只是个婢女,隐忍多年,不敢对任何人说出自己的身份。
因为连君主,也不愿承认他的身份。
他的母亲,即使只是个宫中无足轻重受尽欺压的婢女,也被斩首焚死。
叶城无法形容,当他远远看着城门上密密麻麻如同蚂蚁般的数千颗人头时,他的世界有多荒凉。
他更无法忘记,城墙上,站着的那个少年,眉眼冷肃,君临天下的模样……
就像这个世界,本该就是他的!
就像这个世界,本该就任由他处置。
别人的性命,别人的幸福,别人的家……
“我看过。”凌天清突然轻声说道,“那场屠杀,记载在王族秘史中,王宫八百余人全被处斩,宫外有程姓子民四百余人,无一生存,朝野震惊,四海之国口诛笔伐,也未能阻止太子残暴之行……”
她问过凌谨遇,为什么要连平民程姓之人都要杀尽。
他说,世人有谋逆之心,总会找个借口,比如,借用王姓东山再起……
而他,从不会给别人这种机会。
她问凌谨遇,为何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自己有残忍。
凌谨遇回答,正是因为想过,所以更要做绝。
因为他若是苟延残喘幸存下来的那个人,这一生,只怕都会在复仇之路上艰辛行走,不管下场如何,带来的都会在另一场灾难。
而他,只要征战一次,就要永远结束这样的灾难。
他可以不杀人,但必须无人敢犯他的王朝,他的子民。
可惜,这种和平是有条件的。
首先,他要够强,足以威慑天下。
其次,外人永远不知你的实力如何,强大,就必须昭显。
而他从太子时期,就开始昭显强国风范。
虽然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很残忍,但,他也成功确保了自己的子民和领土。
否则,以当年先帝的仁慈作法,西北部的国土,早就拱手赠给那些野蛮的蛮夷之人。
而那些人得到自己的领土又会做什么?
也是无尽的欺压他的百姓……
所以,凌谨遇宁可自己做那个欺压别人之人,也决不许他人爬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也所以,凌谨遇这一次不顾江山,弃宫来寻她,让身边一众亲信不理解。
当年那个杀伐果断,宁斩万人,不失寸土,强护臣民的凌谨遇,已从众人心中的神,渐渐变成为情所困的凡人。
“凌谨遇的确残暴。”凌天清发现自己竟回忆的那么清楚,甚至潜意识里无法判定凌谨遇的想法是否正确,她不觉有些沮丧。
凌谨遇作为强国君王的行为,她无法去评价。
就像中日关系一样,若国弱,势必被欺压,若国善,也会被欺压。
无论何时,作为统领者,对外态度坚决而强硬,对本国的百姓来说,却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