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察觉苏木跟其他投资者们的不同,一路走来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就是没聊到胡先生最关心的问题上——投资。
好像完全是过来旅游的,招商引资政策、行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等都没提,这让胡先生着急的同时又有些失望,为了提供最好的投资环境,造路、弄海港、铺设水电线路、还要来了政策上的便利。
本以为抓到条大鱼,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改善不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南边搞经济取得一定进展,而折江的情况依旧半死不活,假如不是真想做点实事,谁会拉下脸皮跑来截人。
距离和平饭店不算远了,即使以胡先生的修养,这时候也有些沉不住气,询问苏木:“我听朋友说,你这次回祖国是为了考察市场?”
苏木的动作微微停顿,纳闷于怎么这么快就有人听到消息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有多贵,从小生活在如今军事实力最强盛、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一的美国,他哪里会知道国内现状如何。
绝大多数地区不缺衣少食了没错,可想要让国力再上几个台阶,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让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前列,只是不缺衣少食可远远不够,计划经济的时代才刚过去不久,家家户户的抽屉里还有布票、粮票等等。
生在美国唐人街的苏木,不懂一帮有识之士们迫切希望华夏重新强大起来的渴望,当年邓先生亲眼在美国见识过之后,内心里也是想要让华夏崛起的,于是回国不久就问总统卡特,问他能不能派五千名学生去美国学习,希望国人再次睁开眼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卡特答应了,答应让十万留学生赴美,如今那一批学生,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迫切渴望让自己的国家再次兴盛。
胡先生想干实事,折江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靠近太平洋,工人素质也总体偏高,高考重新开始后,勒着裤腰带拨款培养出一批人才,但光有人才不行,工厂太少、财政资金太少,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依旧指望大锅饭,这跟改革开放的初衷不同,除了一批从事底层工作的廉价劳动力工厂,真正拿的出手的企业没几家。
倒不是不想打造一座像硅谷、像休斯顿、像底特律那样的区域,可如今能够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太少了,知道会污染、知道会是血汗工厂,但出于形势所迫,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一点点重新构建市场经济体系。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情况,苏木不太了解,点头告诉说:“差不多就是这样,想在沪市这边买块地建造分公司总部,也打算收购一些古董,我爷爷对它们比较感兴趣,除此之外,如果有合适的生意我也会尝试投资。”
惊喜写在脸上,胡先生对古董什么的不感兴趣,只要不把国宝带出去,随便怎么买都可以,巴不得多留下一些美元,至于土地……到处都是,能换成外汇要多大的地都好商量,他最关心“分公司”这个词,追问说:“冒昧问一句,你在美国做什么生意?”
“……”
不仅苏木无奈,李平安也无语了,原来谈到现在,连苏木是做什么生意的都不知道,李平安帮忙回答说:“网络软件公司,IT行业的电脑制造业,还有投资等等,他都做过。”
胡先生表情茫然,网络他知道,软件是什么不太清楚,至于“IT”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故作恍然大悟:“啊~生产电脑,很先进的行业,我办公室里刚配了一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