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
搬迁长安的百姓中,自发自愿参军。
所以,言玉看到的结果是,这十二万人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二十万大军。宅子盖好了,所有的承诺都兑现了,军队也完整了整编。
二十万军队在中国历史长河上来算并不多,但在这里,在经历了长达上百年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不断征战的年代,二十万的军队是可以面对一切强敌的。
包括西域、包括北部诸部。
现在的二十万军队,在世人看来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
当然西北边陲的,或许说距离大唐长安城并不是很遥远的大夏国是首先看到的。
这二十万人马可以随时不打招呼地出动,占领他们的大夏国都。
河西走廊的防线正在建立,但贸易必须畅通,这是言玉对大夏国主所说的。
他们没有见面,但短暂的书信交流中言玉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太多,大唐的国度未来必然在这里,而你们正是我们要重点甚至第一批要解决的问题。
你不称臣,不可能。
当一切事物,让这座城池看起来真正像一个国家的都城的全部因素都具备时,朝臣们动摇了。
因为现在的江宁没有军队驻防,没有一个作为国度应该有的从军方获取的支持。
我的二十万人就驻扎在这里,誓死捍卫长安。你们爱来不来,而且我可是听说,这些曾经的大宋军民中有很多人心怀不轨,要在江宁和周边郡县掀起一场大的风浪。
这些话自然是假的,朝臣也知道是假的,但他们确实装的很想是真的。
当一件事没有再坚持下去的正确的理由时,你的坚持就是一种眼中的资源浪费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的消耗。
人家是摄政王,摆着二十万人马偏偏不回来了,现在又搬弄了十万户人去了长安安家落户。
满朝文武知道,这一次,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
皇帝不管不问,也不说话,只将满腔热血用在了自己的画作上。
自然,言玉的家眷早已搬去,并且在长安修建了新的汉王府,但,这府邸的牌匾却一直被言玉压着,没有挂上去。
当躺在画舫内由于彻夜的工作有些疲惫不堪的李煜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紧张了。
他知道汉王将自己的府邸搬去了长安,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他是第一个带头搬迁的。
他也知道,当这个混乱的事态到达最后的高点之后,当朝臣们六神无主、无可奈何时,他必须帮助言玉一把。
但这一次,远远还没到时候。很显然,是这个聪明的消息导致了这个结果。但这个消息其实不是给李煜来听的,言玉想让朝臣们去琢磨琢磨,我横兵二十万于长安,而我汉王府邸的牌匾却迟迟不肯高悬,你们不支持搬迁的后果到底是什么,这意味虽然深,但你们都得自己琢磨,我可没这样说。
很显然,这些读万卷书出身的人们很快就琢磨透了。
纷纷赶到金銮殿前,要请命。
奏请陛下批准,迁都长安,并且这一次,还特意加上了言玉喜欢的一句,还于我大唐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