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三十米。
不过好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中海三航局临海混凝土公司就已经成功研发出三十米长度的超长大直径PHC管桩了,不过现在同样要高度重视,毕竟这可是国家重点工程,又是三航局和罗氏企业合资的混凝土搅拌站要自用的码头,这要是在PHC管桩质量上出了问题,那说出去就要丢人丢大了。
而在中船工业集团工程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由黄莉博士主持研发的快速砂型增材制造技术也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这项技术通过了相关专家的评审,获得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沈欢也开始和黄莉博士共同撰写关于增材制造技术在船舶工业当中的应用和展望这篇论文,准备在九月举行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上引起更多专家的关注。
八月,中船江南常兴造船基地一期建材码头工程招标会也落下帷幕,中标的是中海三航局,这就非常有趣了,码头建成后的使用方主要就是三航局,而施工方也是三航局,PHC管桩的供应商也是三航局。
不过要论起来,在码头的施工方面,中海三航局的确是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和相当的经验,如果它不中标那就奇怪了。
工期也是相当的紧,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二零零三年底这个码头就必须要完工,因为中船江南常兴造船基地专用的混凝土搅拌站,要在码头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开始建设了。
这个混凝土搅拌站也是中船江南常兴造船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毕竟数百万方混凝土的使用量,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里面,每一年的量都要达到一百万方左右,高峰时肯定还不止。
中海三航局和罗氏企业这两个基地混凝土公司股东,都非常重视,在此时已经开始了建站的准备工作。
根据中船常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船九院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个混凝土搅拌站设计了五条生产线,其中HZS180生产线三条,HZS10生产线两条,总计五条生产线,理论混凝土小时产量可以达到七百多方,不过理论产量一般都是达不到的,实际产能可以达到三百五十方到四百方每小时。这样算下来,日最高产能将近一万立方米,基本上还是可以满足高峰期的混凝土需求。
当然仅仅是有生产线还不行,配套的原材料储存也必须要够,特别是这里地处长江口,还要考虑到台风天气的影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有可能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来不了原材料,那么为了不影响基地建设,所以这个混凝土搅拌站的对原材料的储存量要求就非常高了。
为此就必须要设计一个巨大的砂石堆场,以几数个巨大的胶凝材料储罐,当然外加剂储罐就更不必说了,所有的都要大。
整个混凝土搅拌站的面积,规划出来也是足有三号线挖入式港池那么大,长八百米,宽二百米,占地面积十六万平方米,合计二百四十亩。而且正好,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就在三号线港池旁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