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十六,正是常朝的日子。
因为涉及人员安排,景帝邀请了太上皇参加。
两兄弟东西分坐,颇有点分庭抗礼的意思;景帝心里很不自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已经习惯了乾纲独断,又怎么能够忍受和老哥同分秋色?何况,老哥还虎视眈眈。
太上皇心里同样很不自在:以前都是自己独自君临天下,接受百官朝拜,今天,却要和以前根本没有放在眼里的弟弟一起出席。
尤其,汪妃已经又有了身孕。
当了毕竟十五年皇帝,他并不傻,骂过了发泄过来,尤其接到喜报,就转过弯来:他这个弟弟和他老婆正在挖坑给自己跳呢!
然而刚才话都已经说出口,实在不好意思马上打脸,只得闷着头吃东西。
今早钱皇后服侍他起床,情话昨晚都说完了,现在可以说点正事。她在深宫,想不出君臣那些弯弯绕绕,只是说:“景帝和汪皇后都很好,希望不要为难他们,尤其汪舜华。毕竟她的儿子被王振所杀,而且一直想等你回来打官司,迟迟没有下葬,都是用冰镇着,直到过年前,实在熬不过去,这才下葬的。——我也是女人,虽然没有孩子,但是汪后的痛苦,我能够体会。昨晚太上皇说那些话,是让汪后伤心了。”
太上皇还是不相信:“此前汪妃真的不知道她已经怀孕?不会是故意掐着点?”
钱皇后摇头:“我确实没有听说过。汪后每天要去给两宫太后请安,她宫务又忙,估计一时顾不上,想来真的是巧合。”
太上皇冷笑了一声:“她要统领后宫,还要操心前朝,可不是很忙!”
钱皇后低着头,汪皇后的很多做法,她确实不赞成,但是太上皇这样记恨汪后,更让她不安,于是善言安抚:“汪后毕竟是个女人,心思细腻。当时我每天跪地祈祷,是她经常来看我,劝我保重身体,等你回来;如果不是她,我几乎连给太后请安都忘了;也是她,让皇帝推恩了我的家族,还妥善安排了周贵妃、万恭妃、王惠妃和孩子们。说起来,作为皇后,她比我称职太多。所以,你不要记恨她,她没有什么对不起咱们的。——唯一不好的,不过就是性子直,不会拐弯抹角的;可你想想,她还是个王妃,就敢在大军出发前拦着你,顶撞王振;更何况现在做了皇后,又怎么会收敛脾气。”
太上皇皱着眉头:“汪妃都说了什么,你可曾记得?”
钱皇后捡要紧的说了,太上皇的眉毛拧得很紧:“这个汪妃,真不是简单的人物,她到底是真的贤惠,还是心机太深?”
比丹陛上坐着的两位更加不自在的是下面的大小臣工:古话说,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现在景皇帝已经站稳脚跟,而且明显不想放手——屁话,想放手才叫见鬼,何况人家膝下有儿子,马上还有嫡子出生,就算不为了自己,也会为儿子打算;太上皇之前说找个地方清清静静读书,哪怕是去给祖宗守坟都行,可是昨天真正见面,却只字不提,尤其面对汪皇后诘问,还发了大脾气。
都不是傻子,景皇帝夫妻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大家很清楚,不就是想激怒太上皇,让他说出真心话,让大家认清他的真面目;顺便警告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吗?
一个太狡猾,一个太无能——不对,无耻,所以大家该站哪边,能站哪边?
昨天宴席散场之后,大家相互看看,各自发出一声无奈的苦笑;只是走在队伍前面的英国公张懋,泫然欲泪;和他一样,父兄牺牲在土木堡的忠臣家属,表情也很不好——太上皇是怪自己的父兄没有尽职尽责的规劝啊!可汪皇后说错了吗,英国公都被欺负成那样了,说了你听吗?英国公说了都不听,凭什么怪咱们?
——该死的是王振!他就该跪在显忠祠,千秋万代,永世不得翻身!
然而景帝看向老哥,眼神更是复杂。
就在昨天晚上,他得到了消息——太上皇被人剃了头!
古代成年后都是要带冠的,太上皇自然也不例外;昨天入城前太上皇沐浴更衣,身边有瓦剌武士围绕着,谁也瞧不出什么;但回宫之后,晚上散了酒宴,总还是要洗洗晦气的。钱皇后腿脚不便,贴身服侍的都是周贵妃等嫔妃,但挑水之类的粗活总是要宫女太监来干的。不过干完之后就退下在门口守着;顺着门缝看看,竖着耳朵听听有没有什么消息可以拿去领赏的——这样下次放归的时候能不能记功。结果帽子一摘,就发现不对头了——明显被剪过!——虽然已经又长了差不多一年,但怎么说,也不过从板寸变成了齐耳,而且当时瓦剌的发型是很特别的,看不出那是瞎子!
景帝张大了嘴,汪舜华也很诧异——没见过书里提到过这一茬,不是说他人缘很好吗,怎么会被剃了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发,这可是对待囚犯的待遇,曹操割发代首就可以在史书大书特书一笔;满清入关后,本来已经快坐稳江山,却因为剃发易服差点被反杀。
剃发,是古人不可承受之重。
——既然受到了这样的对待,明英宗复位之后为什么要给也先立庙,他有受虐倾向吗?
汪舜华呆了呆,马上反应过来——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也先立庙,是为了昭告天下,当年他在北方,得到了也先的礼遇,这样天下人就不会去揣测他有没有像当年的徽钦二帝一样被人当羊牵着走了。
景帝一脸悲愤:“可靠吗?”
王诚奏告:“仁寿宫的消息,绝对可靠。”
景帝悲愤交加,闭了眼,脸皱成一团,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汪舜华没说话。
她想到的,是那个更惨痛的悲剧,更不堪回首的历史。
更让人揪心的,是无法言说。
无法言说之痛,无法承受之重。
自然你自己不尊重,就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了。
景帝清了清嗓子,下旨以太上皇帝还京,遣官祭山川城隍等神,同时遣宁阳侯陈懋,安远侯柳溥,驸马都尉焦敬、石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之神,并颁诏大赦天下。
接下来是表彰此次迎还太上皇的有功人员,都察院右都御史杨善已经是正二品,升正一品太保,授特进荣禄大夫;跟着他前往瓦剌的四个儿子同样授官,嫡子杨宗镇抚,杨政锦衣卫千户、杨容、杨能副千户,赏杨善及都指挥王息等十七人银两、袭衣、彩币、表里有差;稍早前回来的李实、罗琦同样重赏。
跟着太上皇回来的蒙古人哈铭授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校尉袁彬授从三品指挥同知,依旧到东宫保护太上皇。
两人感激涕零。
当然,这样大跨步的提拔,没有点功劳是不行的。因此,景帝让他们说说跟随太上皇的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