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曹魏方针
和历史上不一样,魏蜀吴三方,如今进入了真正的三足鼎立时代,而不再像历史上那样数十年不变的吴蜀两国联盟攻打一家独大的曹魏了。但由于立国的原则,季汉和曹魏是没有联合的可能的,至少他们不可能定下书面的盟约,但东吴和魏国,季汉则都可以定下盟约。
正如赵兴所料的那样,打算执行先北后南方针的曹魏在定下基本国策后,接下来的事就是将东吴拉到自己这边。但如今东吴和季汉是联盟,尽管东吴曾经背盟打了季汉一次,但这只能明他有背盟第二次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利益,他是不会轻易背盟的。
那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吴的问题,要是两三年前,他还能问贾诩,贾诩得肯定准,但如今贾诩死了。好在曹丕给曹睿留下了司马懿这位谋臣,于是曹睿就把司马懿召进宫中商议对吴外交之事。
“陛下请放心,我们拉拢东吴,比季汉容易得多。”司马懿道。“刘备与关羽亲如手足,关羽死后,刘备兴师伐吴,但结果并不理想,两方罢兵言和,重结同盟。季汉言和,并非放下了关羽的仇怨,而是他们以在武侠攻下荆州的前提下,以国事为重,所以先攻打我们大魏。东吴与季汉联盟,一是因为他已经拿下荆州,坐稳江南,二是因为蜀国不易灭,两方火并,我大魏得利,没了军事资本,孙权也就无法继续割据了。”
“因此,他们两国的同盟完全是建立在利益相同的条件下,而如今季汉北伐成功,东吴却丢了南郡,吴人的心里一定比陛下想得还要不安。因为如果我大魏灭了蜀国,我们会接受孙权的臣服。但若是蜀国赢了我们大魏,有关羽之仇摆在那里,孙权自然是不得好死。以这种理由进行劝,想必能动摇孙权的心意。孙权比起我们,更惧怕蜀国做大。”
听司马懿一番话,曹睿觉得非常有道理,没错,吴国背盟杀关羽是季汉永远的痛。只要有这件事在,吴蜀联盟就只能是随时可以颠覆的一纸空文。
“那么依仲达所见,谁更适合出使东吴。”
“臣以为侍中刘晔年轻时与扬州多有瓜葛,熟悉南人性情,夷陵之战对东吴的举动也总能料敌先机,可以担此重任。”
历史上,刘晔料事如神,他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认为东吴的臣服是假,应趁两方火并时举兵南下。当时曹丕不听,结果刘备大败后,孙权果然与曹丕反目,而曹丕又要伐吴,结果刘晔又此时东吴刚刚大胜,上下一心,伐吴时机并不好,曹丕不听,结果无功而返。
而赵兴出现以后,季汉夷陵之战并没有大败,刘晔的判断也改变了,他反而支持曹丕趁东吴国力大损,拿下南郡,掐住东吴在荆州的命脉。结果果然伐吴成功,两个世界线上,刘晔都对两方的条件明察秋毫,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作为谋臣,刘晔不可谓不英明。
而当曹睿召见刘晔,想把联吴大事交给他时,刘晔又提出了一个关键。
“臣以为,如今东吴确实会忌惮蜀国,可他们一定会利用他与蜀国的关系来敲诈我们。”到这里,刘晔从袖口中取出一个简单的地图,放在了曹睿的桌案上。他指着南郡,道:“臣敢肯定,东吴必然会以南郡为条件,如果我们不把南郡让给东吴,恐怕他们不会真心和我们结盟。”
夷陵之战以后,曹丕率军三路伐吴,二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把东吴的南郡,也就是江陵打了下来,起来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曹绫和赵兴结下了不解之缘。总之那场战争并不轻松,攻下南郡后魏军中很快有人因水土不服染上了瘟疫。魏国从吴国手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