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欢笑和议论声中,第三个节目上场。
这次舞台换到了b2这边,灯光亮起,又是一个漫才类型的作品《我的爸爸》。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
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两人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如果这么说很难理解的话,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对口相声,一捧一逗。
“我的爸爸是一名司机,他每天都要开车去国贸桥下,对着刚下班的白领热情的说:燕郊,燕郊,差一位,差一位了啊。。。”
“我是黑车司机啊?不是,不是,不是!”
“别的小朋友学的是妈妈,我第一句话学的是爸爸。。。”
。。。。
虽然同样是漫才的表现形式,但这个《我的爸爸》和刚才的《一心不二用》却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毕竟漫才就是立足于事情的矛盾点,并围绕这个矛盾点开始有趣的吐槽,就像是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他可以去撬动地球一般,漫才就是给喜剧人一个笑点,他们用它去逗笑整个现场的观众。
所以一般漫才得内容都会略显老套一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从这一点看,漫才确实和对口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口相声也有很多传统的段子,整体大的框架不变,然后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加入一些与时俱进的笑点和包袱,让传统段子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我的爸爸》显然在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至少没有《一心不二用》好。
整个作品之中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过好在,就算是再不好,它在现场这些接受过春晚语言类节目荼毒的观众心里,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吃惯了粗粮的人,现在看到任何东西,自然都感觉这是细糠。
整体节目可以说是中规中矩,虽然没有亮点,但是看个乐呵也是恰到好处。
当然林夕他们组委会的成员们还是会献上自己的鼓励,就算是分数不给,但口头的鼓励还是会给予的。
毕竟能来到这个舞台,大胆的表现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而他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表现形式,本来就是摸黑走路, 大家都只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毕竟人总是需要勇于尝试的。
林夕做这个舞台的初衷就是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喜剧人进行不断的尝试,那样子,才会不断的被观众看到, 才会有不断地人去喜欢接受它。
最后,《我的爸爸》也是拿到了三位组委会老师的鼓励分。
在林夕和逐渐放开的会长们默契的配合下, 节目平稳迅速的朝着下面推进。
第四个上台表演的节目也是漫才,素材取自西方的童话《青蛙王子》,不过表现形式却换成了讲故事,也算是有点创新,只是这个素材有点过于陈旧,类似于这种在华国流传了快几十年的故事,无论是多么有才华的人,也很难把它再写出什么别样的花来,因为它本身就是经历过历史的沉淀和洗礼,才有今天流传的版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