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以儒家最盛,尤其是自大汉朝汉武皇帝以来的数百年时间,儒学更是一统天下诸子百家之学,正名为天子正统学说,儒家信奉仁政王道,民贵君轻,但是孔圣人门下的著述并不多,那《诗》《书》《礼》《仪》《春秋》等诸多经学虽穷经诸多至理,但是在实用上欠缺诸多的考据和阅历,随着大汉朝文风愈来愈盛,这士林的文章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愈发地重视文章瑰丽雄奇,辞藻华丽堆砌,颇有那魏晋之风。吞噬小说
www.tsxsw.com 自然,自古君子六艺,虽然自从百多年前进行革新之后有所改观,但是这天下士人,除却那诗文经学一道,书法、画艺、音韵、骑射剑术、对弈等诸科学问仍旧是名士不可轻慢的,那胸襟博大之才更要学那机关兵法诡道,然则此种全才实为少见,大多数都只能专精一科,其余诸多只是略懂而已。
所以可以想见,当那刘氏少年竟妄言可以以一人之力于十科之内压服天下士人之才,天下士子会有怎样的观感,其中自然不缺乏那持有怀疑和轻视态度之人,不过他们却是没有发现思虑过多了,刘成所说的只是在十科之内有人能胜过自己便能进屋论文,没有人在十科同时胜过他,却总有那么几人在一科胜过他的。
刘成所列举的十个科目琴棋书画诗文天文地理格物数理中,除却书法诗歌以外,恐怕就只有那天文地理格物数理能稳操胜券,而且所占的无非就是先知先觉的天时和地利,其余诸科中,音韵之学、对弈手谈之术、水墨山水、文章辞赋却是要差上不止一筹半筹了。
除却此中有意引而不发的噱头以外,刘成的要求其实也不难,这想与他谈论诗文之人可以自由选择十科内的任意一科,以自己擅长的为准,所谓的胜过他,并不是指一定要在整体上全面驳倒,而是要有所入眼之处,其实能达到此一点的士子,天下士林何其多,但是最终能否进入其中获得资格,却还要归之于刘成的个人意愿。
这一次挑选论文的对象,一方面是为了扬名仰望,这其次却也是刘成在暗自寻找那有志且志同道合之士,以他一人之力想改变些什么实在是太难,这满天下之人,能明白天子那道圣旨之中所包含意味的恐怕不多。
这奉旨隐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打着天子的招牌做隐士,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刘成所从的是小隐之道,但是这隐居,也有一定的目的,既为扬名和研究学问,天子的意思也不无让他代天行事,发掘人才。
殊不知,当初圣人出行,有弟子数十,孔圣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开了教育之先河,不以贫富贵贱论学,而以诸子的悟性和勤奋治学,士林冠以“亚圣”之名,一方面是肯定了刘成的学识,然则同样让他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既为圣人,虽是“亚圣”,就应该广求知己,扩散学识,为天子张目,为士林开辟新知,为天下谋才。
刘成自以为,这身处的大汉朝,无异于魏晋之时,天子虽坐于朝堂之上,百官朝拜,然则天下士族之利甚大,士大夫一流把持朝政,干涉国家,掣肘天子,皇帝难以有所作为,尤为重要的是国家的军队之中,派系林立,边军防御外敌,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天子根本就无法全面掌控边军一系,由之前的郡国兵演变而来的地方军队纷纷解体演变为地方豪强和士族的私军,更是加剧了天子失权的危局。
士族门阀不仅掌控了私人武装,更是在朝堂上掌控了大多数显赫的位置,万幸是刘氏先祖高皇帝高瞻远瞩,创立了科考和察举制度,为那庶族寒门子弟留下了一条晋升之路,否则天下只怕是早就大乱了。
除此之外,此时的大汉朝,文人极力排斥武人,文风鼎盛,武士侠客之风逐渐没落,国力衰落的众多原因中不无此中缘由,名士**,讲求的是不食嗟来之食的风骨,抛除名利隐于山林的气节,诗书礼乐的文才,更有门当户对、士庶割裂、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不过前者对于天子来讲,却是乐于见到的,文武不和虽然弱化了国力,但是同样也增加了皇权的稳定性。
刘成并不想一无所成,乐于天命便足矣,八年的时光能够让他思考明白极多的问题,眼前的这个大汉朝有着惊人的潜力,儒学尚未变为帝王统治天下的愚昧工具,士子的主观性并未丧失,士林之风可谓是走到了儒家的巅峰,但是缺乏的是关于“道”的领悟,他所想改变的便是这个“道”。
这里的“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道,或者道学等等,而是诸多的能够让一众精神文化信仰深入民族性的东西,例如“礼”,例如“尚武”“尊文”,例如“君民一体”“法度”,又例如“实用轻浮”“去粗取精”等等所有本该保有和本该放弃而没有放弃的东西,但是这极难,不说其余种种,就是改变这天下士族与庶族的区别,恐一人之力难为矣。
索性刘成极为聪敏,这书法诗词乃是小道,但是小道有小道的大道蕴含其中,不以小道谋格局,是不可能成就大道的。
在十科之内较技,所看重的不仅仅是以小道扬名,更是求得那通达之人,继承往圣之绝学,共开万世之太平,以刘成一人之力,想成此大志向,实为难矣,然以天下士林之力,却不无几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当今天子力图革新,他日倘若得天子看重,这天下,总会有改换面目的一天。
刘成所学的极为驳杂,诗词精通,书法通达,礼乐周全,然而,那其中最为令他醉心不已的却是那帝王之学,中国古代帝王,雄才大略者亦有、开国皇帝亦有、亡国之君亦有、中兴之主亦有,庸碌无为亦有,兴盛衰亡世代更替不足十百世,后人评阅极多,作为国学之士,他自然学习过帝王之学,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擅此道而已。
这十科取才,却是刘成观尽天下士子的开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