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将是军法处置。
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代表了李牧很有战争才能,他调换军官,方便上令下行。改善士兵生活水平,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加强士兵素质的训练,增强了赵军对匈奴骑兵的适应性。最重要的是匈奴人是没有攻城器械的,李牧示弱避战、养精蓄锐的政策,让匈奴的每次南下掠夺都毫无所获。
李牧证明了他有不输于廉颇的军事能力,这才保证了他,在赵国灭亡前的十多年里,能够独撑大局。
赵王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在他的眼里,李牧的这些行为,都够得上反革命了。他觉得李牧是个软蛋。几年都没有跟匈奴交过火,把赵国的人都丢尽了。就连赵国的士兵也对李牧的行为多有抱怨,阻挡了将士为国立功的机会。
赵王另外委派了一个将领顶替李牧,新上任的将领很合赵王的心意,狠狠的跟匈奴硬碰硬的打了几仗。结果却是赵军只要一出边塞,就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
赵军屡次失利,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边境重新变成了战场,百姓没有办法耕作生产。看到这种情况,赵王只好重新起用李牧。
李牧也不跟赵王计较,继续沿袭他之前的措施。只要一有匈奴来犯,赵国的各级预警系统就启动了。放羊的王二小就赶快回城,卖西瓜的王婆也赶快收拾摊位。
等匈奴气喘吁吁的骑马赶到城外的农贸市场,就只剩下遍地的白菜叶子了。边境又稳定了下来,局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终于,公元前244年,边境赵军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将士们求战的呼声也很高涨。李牧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展开对匈奴的大战。
李牧在边境的城外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庙会,各种做生意的小贩都卖力的吆喝起来。牧民把牛羊放的漫山遍野,农民把粮食都铺在打谷场晾晒,引诱匈奴大军来抢掠。
匈奴首领先派出了小股部队去做试探性的抢劫,那些在城外布防的赵国士兵都一战即溃,装成不敌的样子。匈奴单于果然上当,举全族10万之兵入侵赵国。
除了正面对敌的赵军外,李牧早就在两翼布置了伏兵。看到匈奴大举进攻,赵军也倾巢而出。正面作战的士兵用弓箭和强弩,压制匈奴骑兵的冲锋,赵国的精锐步兵和机动骑兵从匈奴两翼杀出,用钳形的进攻方式,把匈奴围歼。
取得战争胜利的李牧又乘胜追击,破东胡、降胡林,此后的十多年里,匈奴都没有再入侵过赵国。这场破匈奴之战为赵国今后集中精力对抗秦国,扫清了后方的障碍,对赵国意义深远。
李牧也经过这一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赵悼襄王的信任,从此走向了赵国抗秦的大舞台。可是独木难支,李牧不仅要面对来自秦国的压力,还有来自赵国内部的打压,他未来的路很不好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