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被抓时可以靠关系开脱,这是从事走私的巨大优势。
皇帝听完臣子们的介绍,再讨论相关的奏疏,也确实是想办法想得挠头。对军户的改革就如同刮骨疗伤一般困难、危险,相比之下,京营的募兵制显得非常简单。
然而,朱由校心底里明白,就目前大明如此辽阔的疆域,戍守的士卒全靠募兵制,那财政就直接被压垮了。现在辽东的土地俱为大明所有,皇帝开始思索怎么把内陆卫所移民到辽东开发经济,成为大明的依仗。如何制止沿海卫所的走私,朱由校还没有办法,但缓解人口压力可以让他们去台湾垦荒。
内阁首辅鉴于过年时,劝谏陛下不要贪图享乐的事,此时还特意提醒一句:“陛下,您闲暇之时可以看一看一个叫作《双珠记》的戏文,里面就写了军户这事。”
“哦,孙先生不是不愿意朕沉迷玩乐吗?怎么还主动建议呢?”
“回陛下,仆想过,这戏文也包含民间的喜怒哀乐,陛下闲暇之时看看这样的戏,既了解了民情,又放松了身心。一举两得啊!”
到了明天晚上,皇帝和嫔妃们摆驾西苑看戏,他提前跟刘若愚说好了,要看原汁原味的《双珠记》。刘若愚得了旨意,就尽心安排,找有名的戏班为皇帝表演。
《双珠记》的故事背景设在唐代,反映的却是明代的情况。剧中的角色甚至大声朗读了黄册。
在戏台
上,第一出戏是一名官差火急火燎地前去拜刺史,念自己携带的官文,说是王家在卫所的正军死了,急需王家的男丁补充兵丁。
刺史招来里老,命他们取出黄册,即南京所藏黄册在当地的备份。他们查阅黄册,得知王家只剩一名成年男丁叫王楫,刺史下令让王楫夫妻俩随官差去戍守卫所。
现在,舞台背景换做王楫的家宅。年轻英俊的书生王楫正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看戏的观众能通过戏文判断出,这是一位饱学之士,必将得到考官的赏识,蟾宫折桂。
但是,观众也预感到,无妄之灾将要降临到他头上。官兵闯入王家,抓走王楫和他的妻儿。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被押解着奔赴遥远的边地卫所。
这件事引发了一系列悲剧:王楫之妻被长官调戏;王楫前去理论,却遭诬陷,以谋害长官之罪被判死刑;王楫之妻走投无路,欲寻短见,神明突然现身,救了她一命;王家的命运出现转折,王楫挽救了唐王朝,而他的儿子则状元及第。
民间戏文里的故事,结局多是完美的,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悲欢离合,自然是喜欢皆大欢喜的剧情。
明代百姓熟悉勾军制度,并且很清楚该制度一般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事。军户家庭明白,官员和衙役会突然闯入家门,抓走一名家人充军入伍,他们必须应对勾军造成的实际影响。他们制订出一套又一套策略,用以减少自家生活受到的伤害。
孙承宗倒是没有骗皇上,这《双珠记》确实揭露了一些现实问题。这军户的问题的确不好解决。
皇帝最后还是打算让辽东作为改革军户的突破口,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朝鲜变成大明的一个省。
山东总督袁可立早已得到了皇帝的命令,大明水师已经整装待发、跃跃欲试。
得到朱由校的一声号令,辽东总督熊廷弼率领陆军,山东总督袁可立率领水师,从海陆两道攻向朝鲜。
理由吗,是硬找出来的。现在的朝鲜国王叫李倧,他是发动宫廷政变把上一任朝鲜王李珲给废除的。
那好,这就是理由。大明朝不允许朝鲜有此以下犯上之事,以前是忙于攻打后金,没空搭理你。现在大明的天兵天将一方面要为李珲报仇,另一方面要彻底地将中华礼仪远播于朝鲜半岛之上。
以毛文龙为首的数十艘大战船朝着朝鲜驶去。
下达了攻打朝鲜的命令,皇帝又发现国内的敌人还很难解决。
就比如说白莲教和晋商。厂卫撒下天罗地网去抓人,但白莲教主和圣女就是没有一点消息。山西的晋商听说大明打赢了仗,他们押宝押错了,纷纷跑到西蒙古去避难。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他们在哪。虽说晋商的仓库被抄了不少,也给国库增加了不少资金,但这毕竟还是个军事隐患,非要解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