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必有再见之日,倒是再请教!”
未央好笑的道:“在下未央,蓬莱人士,改日小道长若是有暇,可以来风雅居,我做东,请小道长好好吃一顿。”
小道士笑道:“在下陈景元,字太初,建昌南城人,原来小居士就是风雅阁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未央未二郎,既然未公子有请,怎能不从,也不用改日,我师徒二人还未用午饭,不如就现在如何?未公子家财万贯,不至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吧!”
未央心头大震,陈景元这个名字可不简单,这小子绝对是大宋道门的风云人物,史料记载:陈景元,北宋江西南城人,字太初,又字太虚,号碧虚子。仁宗庆历二年师事高邮(今属江苏)天庆观崇道大师韩知止,次年试经,度为道士。既而别其师,游天台山,阅《三洞经》,遇鸿蒙先生张无梦,得授秘术,深得老庄之微旨,居琼台观精心修持。宋神宗时,陈景元由礼部侍郎王琪推荐,入京城讲《道德经》和《南华经》。敕召进京,应对称旨,赐号“真清大师”,主太乙宫。熙宁五年,进所注《道德经》,敕当旨为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后累迁至左右街副道录。他的诗、书、画皆闻名于世。四方学者云集从游,他与当时名公王安石、王琏等为方外之友。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小子再过几年,就是道门执牛耳者,是闻名天下的道学宗师,时人即称他兼有司马承祯之坐忘、吴筠之文章和杜光庭之扶教。
陈景元的道论主重玄宗说,特别强调人的名言的局限性,认为“常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智索,但体冥造化,含光藏晖,无为而无不为,默通其极耳”。他又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序》中指出,读《老》《庄》经书,“斯乃道家之业务,在长生久视、毁誉两忘,而自信于道”。其修道论主于清静说,以“顺从自然之道”,“忘缘无累”,“归于虚静”为旨要。
面对这等道门大牛,未央觉得自己是不是要尊重一些,得罪了这小子,搞不好未来就会有一大群大牛打上门来,把自家搞的鸡飞狗跳。
不过转念一想,这小子离成名还早,就算是他日后成名了又如何?等他成名之后,自己不相信凭借自己的本事,就不能压下他一头,搞不好这小子见了自己还要行礼呢。
不过既然人家已经要求了,自己也不好拒绝,未央当即笑吟吟的道:“那感情好,家兄最是尊崇道门,若是家兄知晓两位道长光临风雅阁,必定欣喜无比。”
家兄欣喜不欣喜未央不知道,反正柳羽倒是很欣喜,这小子很是狗腿的道:“两位仙长,如今国舅爷也在蓬莱,还有新进调来的滕子京滕大人,都是久仰两位仙长,我这就去请他们,前来一睹仙颜。”
这小子说完,兴冲冲的就骑马跑了。
未央张了张嘴,话都没出口,柳羽就跑出了很远,平白吃了一嘴灰。
未央只得道:“两位道长稍等,我把这异星搬风雅阁,咱们一起谈经论道。”
陈景元撇撇嘴,人家都是叫仙长,你却叫道长,当真是一点尊敬都没有,莫非你心中就没有一点对神仙的敬畏之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