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十二个圆木机关。
我从令人窒息的缝隙里挤出来,坐在地上大口呼吸,看着眼前高大的“转经筒”,一时间缓不过神来。
它们的灵感一定来源于转经筒,这个墓道的很多地方都结合了汉藏文化的符号。
那个站在虚无里朝我们这些闯入者拈须微笑的人到底是谁呢?
我足足喘了五分钟才爬起来,身后是甬道的转角,灯奴还在燃烧,墓墙上投下一片三角形的光。
我来到圆木前,用荧光棒抵住那个黑峻峻的缺口,向右用力。
既是转经筒,就应该是向右转,佛教以右旋为准,如同释迦牟尼胸前的“卍”,且工尺谱诞多采用竖行从右向左记录方式。这两点让我肯定了我记忆的顺序。
刀片弹出,我没来得及躲闪,荧光棒又被削去了一截,断口出现一圈绿色的荧光。
圆木旋转,露出三个字:尺、亻六、亻乙。
我稳了稳心神,又推一下,露出第二列字:上、亻凡、亻乙。
这次我格外小心,刀片没有伤到荧光棒。
我又推两下,得到六个字:亻工、亻五、乙、六、五、乙。
这是琵琶,音调稍高,谱上没有低音。
我在心里重复这十二个字,加深记忆。然后从第一个圆木旁走过,进入黑暗的缝隙。
真正的挑战从这一刻开始。
两个圆木之间的距离大概是一米,刀刃出弹的最长距离是六十公分,我只有四十厘米的距离站定,操作荧光棒。搁在以往,我死都不会冒这个险,但今天容不得我犹豫半分。
站在第二个圆木前,背后是第一个圆木的出刀口,冷风嗖嗖。
我轻轻推动圆木,刀刃从我额头的方向劈向我的右臂。寒光闪过的瞬间,我觉得我的胳膊一定会断,但我没有空间躲闪。
还好,胳膊还在。三个字在我的“三点式”的微弱光芒下闪现:上—、工—、六—。
我绷紧神经,继续推圆木,相继得到九个字。都是中低音,芦笙的音调也普遍偏低,正对得上。
两个圆木,一共是二十四个字,我必须不断重复,确保记忆万无一失。
来到第三个圆木前,汗水不知第几次湿透了我的全身,肚腹空空,头晕目眩。
我强打起精神,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地操作。
……
我的记忆力令所有认识我的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我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只要在我脑子里过一遍,我肯定忘不了。就像此时此刻如果有必要我能够把我高考的数学卷子默写一遍。
我甚至记得我刚出生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我家在东北,大红灯笼和红色的布条挂满房前屋后,一院子的女人端着各种铜盆铁腕忙忙碌碌,后来我睁开眼睛,看见很多人面带喜悦地看着我,可是片刻之后,他们的脸由喜转忧,不少人冲出去大哭,声嘶力竭。到处都是哭声,直到有人拿一块红布把我盖住。
不知道过了多久,眼前的红布被掀开,原本院子里的红布全都变成了白色的灵幡。一个肥胖的老奶妈抱着我里出外进,我看到最大的厅堂里放着四口崭新的大棺材,其余的人都不见了,只有那个老头和一个老奶妈。
七天以后,一大群人过来,抗走了棺材,老头和他们一起离开,之后三年,我一直和老奶妈相依为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