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乐器合奏的吗?那时候有交响乐?”
“唐朝这叫宫廷乐舞,乐师奏乐,舞姬跳舞,供皇帝享乐。没有规定哪首曲子用多少种乐器,但二十四个人、十二种乐器,已经够皇帝设宴群臣的级别了。”
“那唐朝有什么最后代表性的作品吗?”显然刘叔有些失望。
“你的意思是……”
“既然是一群吹拉弹唱的,没准答案在某一首曲子里。”
“这我知道,”磨刀声停止,疯子插话,“有一首好像叫泥菩萨雨衣曲,很有名,我上初中的时候历史书里有。”
“那叫尼桑羽衣曲,还他妈泥菩萨。您那意思穿雨衣过河就不自身难保了呗?”刘叔道。
“您总急什么呢?”疯子叽叽歪歪地说,“那泥菩萨穿上雨衣肯定防水呀,过河咱不敢说,下雨天肯定没问题。”说着,他低下头继续磨刀。
刘叔还要吵,我赶忙说道:“《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所创,属于中唐,咱之前已经推测出墓主的时代应该是初唐,所以不在考虑范围内。”
“作家,你知识面广,知不知道唐朝初年都有什么经典乐舞?”
我搜索记忆,缓缓道:“初唐时期的乐舞有很多,最出名的有两首,《秦王破阵乐》和《功成庆善乐》。”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一首呢?”
“这没法选,除非蒙。”我干净利落地回答,等他把话说完。
“我琢磨着是不是假如咱们猜对了乐曲,就会有相应的舞步,地上这么多孔,像是梅花桩,按着正常的顺序踩就不会触发地狱火。”
“有点道理,”我按他的思路想,“可即便知道是哪首曲子,咱仨谁懂这舞步啊?反正我不知道。”
“先猜乐曲,舞步是下一步的事儿。你忘了,见招拆招,别考虑太远。”
“两首乐曲都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前者是歌颂李世民战功的武舞,后者是歌颂贞观太平盛世的文舞。没有别的提示,我不敢定。”
“一个武戏,一个文戏……”刘叔沉吟着,“自古盗墓贼都是男的,武戏应该大开大合,我觉得武戏的面儿大。”
“那不一定,我要是设计者我就设计成文舞,让盗墓贼在我面前扭扭捏捏地出丑。”
“看乐器呢?”
我脑袋中灵光一闪,朝墓道深处看了一眼,灵光随即泯灭,“琵琶、琴、笛子曲调比较柔和,多出现在文舞中,但筝、鼓和钟比较激昂,适合武舞。没法从这一点上分。”
“那假如墓中埋的人是李世民呢?”
刘叔突然这么问,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
“假如是唐太宗本人……那肯定是后者。”我说。
“怎么说?”
“第一,李世民登基以前是秦王,死的时候是唐太宗,秦王这个封号放在皇帝的墓门前显然不搭配;第二,相传《功成庆善乐》是唐太宗自己编的;第三,明君想让后世人记住的,肯定不是自己当年多么英勇,而是在自己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所以。”
“那你说……”刘叔迫不及待地打断我,“这个墓会不会真的是唐太宗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