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机动车辆,这还不包括后勤部门使用的更大规模的机动车辆。华国境内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系统和遍布各地的加油站使这些机械化部队可以发挥最大功效。除此之外,在步兵师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卡车和吉普车、军用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这无数的机动车辆和装甲车、遍布海洋的运输船和战舰,吞噬成千上万吨的燃油,这也是吕梁迫不及待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他必须获得中东产油区的控制权。
机动车辆的充足和钢铁资源的充足使华军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支援,各口径火炮和师属火箭炮相互配合,组成步兵作战的最强大火力单元。炮兵的火力投掷力度远远超过其他兵种,其成本和效率也让空军望尘莫及,崇尚大炮兵主义的吕梁当然不会给自己的部队装备海量的火炮。陆军中五万多门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将随着步兵的进攻,将弹药铺遍大陆每一个角落。
一万一千多架飞机将为陆军保驾护航,先进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相互配合,成为此次战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在相同技术水平的飞机出现之前,华国空军将无比自信的掌控战区的天空。
海军是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保障之一,到4月初,华国海军已经拥有将军级舰队航母八艘,五岳级超级战列舰四艘,帝国级战巡六艘,护航航母和轻型航母四十五艘,专用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六十五艘,其余大型舰只七十二艘。即将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展开的争夺需要更多的战舰,华国漫长海岸线上遍布的造船厂,除了不断提供标准运输船外,还在加班加点的建造军用战舰。
大连造船厂、天津造船厂、青岛造船厂、上海造船厂、宁波造船厂、厦门造船厂、广州造船厂、湛江造船厂和高雄造船厂都是可以建造五万吨级战舰的大型船厂,事实上在这些地方确实有大型的战舰在建造之中。十年的培育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高水平的工程师、技术工人、产业工人数量庞大,仅凭产业工人的数量,华国就完败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华军总参谋部将部队划分为四大战区。其中第一战区以远东为作战核心区域,以哈尔滨为战区指挥中心。拥有五个集团军一百三十多万军队,一万三千多门火炮、两千辆坦克和三千多辆装甲车、四千多架飞机,属于四大战区中战斗力最强的一部分。这里靠近华国的核心,工业、农业和交通发达,地形平坦,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推进。第一战区的目标是沙皇俄国的远东地区,他们将夺回包括海参崴、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夺回极其富饶的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东西伯利亚在内的领土,将国土推进到北冰洋。
第一战区的敌人是俄罗斯远东军区,欧洲战事紧张和华国的战略欺骗使他们向欧洲方向抽掉了大量精锐,目前有三十一万常备军和二十二万新兵。因为协约国的支援,在海参崴储存着充足的物资,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充足。因此算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面向中亚和蒙古以北的西伯利亚,是第二战区的作战范围。这里同样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集群攻击,因此第二战区装备着仅次于第一战区的装甲车辆。他们有两千辆坦克和两千多辆装甲车,两千五百多架飞机和一万多门火炮。三个集团军分布在蒙古和新疆地区,作为一支战略进攻力量,兵力达到一百零三万。
不过交通状况制约着第二战区的发挥,从六年前开始,华国就投入巨资修建西北铁路和蒙古铁路。从单线改成复线,又修建了大量支线铁路,尽管如此,也很难满足第二战区的需要。因为华军投掷火力的密度和效率惊人,一场战役下来就会消耗无数的弹药,而这些都需要后勤运输来满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国在新疆和内蒙建立了两大边疆工业区,当地丰富的资源为工业区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以重工业为主的两大工业区拥有大型钢铁厂、机械厂、化工厂、拖拉机厂和军工厂,能够部分满足第二战区的战时消耗,大大降低对后方的后勤需求。而且这两地还是华国著名的农业产区,新疆的粮食、水果和棉花,蒙古草原上的肉类、皮毛都可以在当地的工厂加工,然后供应军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