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同上官屏见耿长老藏身的柴垛被扒得乱七八糟,料定他已被人捉走。
二女大为慌乱,仔细查探,见不远处撒着一粒粒细小的东西。状若黍米,色作黝黑。
黄若捏起几粒来,道:“怎么这么多草籽?”
上官屏仔细瞧了瞧,道:“不是草籽,是味药物,叫王不留行。”
黄若心想:“什么王留不行、公留行?这药名真难记。”
她不通医药之术,自然不知这药名的由来。
相传王不留行乃是东汉邳彤发现的。他给此药起名时,想起一段往事:
王莽篡汉后,派一队手下追杀刘秀。到得一个村落,兵疲粮乏,便去搜刮食物。当地乡民早就对王莽深恶痛绝,哪会给他们留下食物?这些人没吃没喝,只得离开。
邳彤想到这个故事,给那草药起名叫“王不留行”,就是这村子不留王莽手下食宿的意思,借此讽喻“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上官屏道:“昨晚在药铺里,耿长老和叫我包了一大包这药给他带着。唉,想是他被抓走的时候弄洒了。“
黄若眼光一扫,见地上撒的王不留行,似是一条若断若续的蚁线,沿着乡间土路,往西延伸了出去。奇道:“怎么撒了这一路?”
上官屏脑中电光一闪,道:“是耿长老故意撒下的,指引我去找他!”
二女沿着踪迹行去,走不多远,天色暗了下来。黄若见一家大户门口挂着一双灯笼,悄悄摘下来,同上官屏各打一个,照着地面,边走边搜索。
沿路撒的王不留行初时甚密,过了半里路便极少见了,不知是被路人趟散,还是耿长老身上所剩不多,要节省使用的缘故。
但二女细心搜索,隔着数丈便总能找到些许。
循着这踪迹来到一处镇子,又过了两个街口,到得一处大宅子附近,地上撒的王不留行便再也不见。
黄若心想:“难道叫花子们把耿长老捉来,藏到这财主家啦?”
忽听一个声音道:“探头探脑地干什么?要踩盘子偷东西吗?”抬头一瞧,见是个家丁模样的人,站在宅门前。
黄若粗着嗓子道:“这位爷,你家这大门可气派啦,不知做的什么生意?赶明儿我发了财,也修这么一个。”
那家丁笑道:“土头土脸的还想发财,等下辈子投个好胎吧。”
门内忽又出来个门房,道:“小六儿,你又贫嘴刮舌地干什么?今天这可是第二次啦!”
那小六儿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言语,只挥挥手,赶二女走开。
黄若瞥见这二人前襟上各有个四四方方的补丁,微觉奇怪。
其时物力艰难,人多节俭。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上打补丁,再寻常也不过。
但补丁多打在膝、袖口、领口等易磨损处,似这般补丁打在左胸上,却甚少见,更何况这二人皆在同一处打着补丁。
黄若拉着上官屏行开几步,道:“上官姐姐,你瞧他们身上的补丁,是什么江湖帮会的记号?”
上官屏低声道:“这宅子有些古怪,咱们进去看看。”
围着那丈余高的墙转了半圈,悄悄摸到后墙外,飞身跃过。
只见庄丁三五成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