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是要做事的,相比之下,读书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少了很多。
最初的时候,所有的读书人都是按照县令的标准来教导的,但到了后来,人们发现这么做的话实在是太麻烦了。
县令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县令比普通人多的话,那自然是不行的,可那么多的读书人,总不可能个个都能当县令。
当不了县令的读书人也想当县令,如果是好一些的读书人的话那还好,他们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会通过正面的方法和手段想办法成为县令员。
可如果是那些不好的呢?
造反、制造危机......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是做得出来一些寻常人做不出来的事情的,县令员们也有野心,也有自己的目标,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当愚民不是?
如果真的那么做了的话,周边的国家也是会发展的,等到对方船坚炮利了,到了那时候等待自己的只有灭亡。
只有不在乎朝廷未来的人才会这么做,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满足他们的目的,江山社稷如何他们并不在意。
到了后来,人们意识到不能一味的将读书人培养成县令。县令终究是少数的,如果教更多的人当县令的话,那也不可能真的让他们都去当县令。
如果真的那么做了的话,那这些当不了县令但却懂得为县令之道的人该怎么办?
更准确的说,这些人会做什么?
后来,人们就开始不再主动教导读书人如何当县令,而是先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而如何当县令这一节课则只有在读书人成为县令之后才会教导。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读书人们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读书人只要学习如何读书就好,朝廷自然会从其中挑选人品好的,然后悉心教导。
一般来说,县令会学习如何安抚灾民,如何治理灾民,如何建造城池,如何屯田,如何做生意......
当然,这些东西县令肯定不可能亲自上场去做,但至少朝廷得保证这些东西县令都懂,不会被下面的人蒙蔽。
毕竟县令是一方父母官,这个父母官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真正正的父母官。
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县令就是朝廷最后一根触须,如果县令狗屁不通的话,也就意味着朝廷失去了对这里的掌控。
对朝廷来说,县令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敛财这种事情其实朝廷是不在意的,但县令要有能力治理这一县之地,能够让朝廷的法令可以通行到这里。
如果县令是什么能力都没有的人的话,那他还能做什么呢?
经商?下面的人能把钱全都给他卷走,人丁户籍整理不清楚,土地不知道如何统计和开垦,城池不会建造,发生灾情不会处理只能看着灾情不断扩大,叛军或是异族攻击只会弃城而逃?
在战乱时期,可能这样的人能当上县令,在王朝末年的混乱时期这样的人可能也会当上县令,但一个朝廷正鼎盛的时候,这种县令是很少会出现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