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你有空吗?”梅遍寻韦兰大宅,没有找到玛丽,最后还是出了大门后,在花园的长椅上找到了她。
玛丽知道梅定是看到了自己的心不在焉,她从从容容地盖上书,也将薄薄的信纸也一起合在书里,微笑地示意梅坐下来:“怎么?你有什么好的计划吗?”
“谈不上什么好计划,”梅并不想告诉玛丽自己实在是心乱,虽然她让鲍伯给她把那辆马车租了回来,可是她却不能说服自己真的去立即施行。纽兰不忠,但他代表了一种梅从小形成的价值观、一种符合自己身份及教养的生活,当她毁灭了纽兰和艾伦,也就毁灭了自己过去20年的一切,于是梅又犹豫了:“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
“也好,”玛丽拾起桌上的报纸:“不如我们去麦克米伦书店吧。”
梅可对玛丽的喜好知之甚深:“我知道你可喜欢那边,唐顿虽然好,但是格兰瑟姆伯爵的领地里可没有这样大的书店,玛丽,我真怀疑你回英国的时候,行李里会有价值数百美元运费的图书。”
玛丽站起身来拉拉因为坐着起褶的裙子:“梅,船上不会缺了我放书的地方的,倒是你,不该在家里多休息吗?”
“我这一周来可都没有出门,”梅优雅地支着肘,斜靠在椅子上,意味深长地看着玛丽:“又没人写信慰问我,怎么会不无聊呢?”
玛丽脸一红,却面不改色地假装远眺了一下风景:“只是来自家人的慰问而已。”
“的确也是家人没错,你们可是同一个姓,”梅兴高采烈地问道:“怎么,玛丽,为什么你们明明远隔重洋,却能实时挂念,而且你离开英国的时候明明都不喜欢他,可现在相隔千里却……”
玛丽一向诚实磊落:“我们也就只是相隔一个海洋的距离。”
梅听到此话却感怀良多:“是的,你们相隔一个海洋,而我明明和纽兰待在一座城市里,却再也感受不到彼此的心意了。”
“那取决于你自己,梅,”玛丽走到她身后,将手放在她的肩上:“我不也因为逃避流言而离开家园吗?但我终还要回去,结果不会比这样更糟糕的。”
梅会意:“是的,玛丽,不会更糟糕的,但代价真的很大,我想我会考虑再给我们彼此一个机会。”
把话说开后,梅觉得心中轻松,玛丽还指着报纸上的广告告诉她:“叶芝的《责任》出版了,你一定会想买一本放在床头。”
麦克米伦书店就在第五大道最中心的位置,此时由于净价协议,英国方面的读物除了教科书类全部是没有折扣销售的,因此图书异常昂贵。而美国文坛尚未取代英国的影响力,阅读仍然是有钱人的享受和中产阶级偶尔的奢侈。
这家开在第五大道的书店更是其中之最,此时的读物远没有后世那样的琳琅满目,这家书店的规模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型图书馆的规模,却已经是整个美国最大最好的了。
来往于此的客人也都是有身份体面的人物,有名作家的书上市时,书店门口的马车也是络绎不绝的。
梅是这里的老主顾,和店主打了招呼后,并不需要任何引导和介绍,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哪里,玛丽则往二楼去了。
梅熟门熟路地到找到了诗歌的书架,纤指点过架上所有的叶芝作品,在最靠右的地方取下一本《责任》来。
她随手一翻,两行诗便落入了眼底:
“原谅它吧,为了光秃秃的痴情,
虽然我已临近四十九岁。”
梅吓了一跳,猛地将书合上。她还没有诗人的阅历,却在经受着命运的折磨。她想象自己四十九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她清楚自己对纽兰的感情日益淡薄了,那么那时他们会否在30年后依然相扶相持,将这20岁时发生的背叛与痛苦忘记,相濡以沫地生活呢?
梅苦笑,也许自己根本活不到那个岁数呢。
阳光透过书架上的天窗将温暖洒在了梅的手背上,将她骤然而生的冰冷预感扯碎了开去,只剩一片温暖。梅将薄薄的小册子捏在手里,准备再随意浏览一下,就找到玛丽一起结账离开。
店里的客人不只她们两人,偶尔木质的书架后面还会响起轻微的脚步声,可是有那么一个声音令梅突然停住了脚步。
这是一种低沉的稳定的韵律,坚定地踏在榉木地板上,似乎没什么可以让他停下,声音渐渐朝梅而来。
梅发现自己不敢回头,因为她猜出了来人是谁。
她并非恐惧于来人不够亲切、或是总让她觉得尴尬不好相处,她恐惧的是自己竟然认出了这个脚步声,而他们之间甚至只比陌生人熟悉一些。
是什么让她不用回头就认出了这个男人的脚步声?
是因为第一次见面他踏雪而来,还是在韦兰大宅里他踩过火炉前的地毯,还是因为他在她举目无落马时,在雨中的花园里像她走来?还是他的气息萦绕自己周身,吃力却稳重地一步步踏在狭小的楼梯上?
梅在内心祈求这个男人不要认出自己,因自己不知如何回头面对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