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眨着越见昏黄的眼睛,静静地听着,"但朕心中又多有担忧。一则是德国与我大清并无往来,那里的风土人情,朕也是一无所知,湀儿是朕之元子,若是在德国有了什么意外,朕真害怕皇后会受不了,这是其一;再有一节,他既然一定要到西洋国家去,身边或者有随行之人,或者有如同詹天佑、唐绍仪那样,和二阿哥做结伴同游的天朝士子——偏偏这样的人,朕怎么也找不出来。不得已只好给他选几个奴才跟着去。"
"...但若是这样的话,就怕这些人在背地里哄着他,捧着他,最后的结果,一事无成之外,反倒训养成了双料顽童,一等纨绔!"说到这里,他终于结束了解说,"曾国藩,若论及这等心性之学,你可算是朝中硕果仅存的一方耆宿,你给朕说说,该当如何?"
曾国藩暗中点头,皇帝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既然他把这番话说出来,自然是心中有所定见,不容更改。而自己所能做和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化解他心中的疑惑了。"臣想,此事不如以两方面来处置。先说圣心所虑的,五阿哥出国之后,身边并无伴读同学,彼此互相拼搏,以增进学业之故。臣以为,此事未必算得大碍——。"
"哦?怎么说?"
"总署之事,臣虽并不曾亲身与闻,但臣子蒙皇上宣召,入值英国股帮办大臣,臣府中亦有西洋文字的图画文字,臣子请人翻译,臣也能略知一二。德国和俄国一样,同为英法荷西等国鄙薄,视之为蛮夷之地,但也更因为如此,德国自强心性,堪称欧罗巴第一。"
"嗯,你这话说得对。"皇帝用力点头,摆手示意他站起来,曾国藩也实在是跪得有些双膝酸疼了——往日上朝的时候,总要在双膝部位包裹上厚厚的一层棉絮,加以身下有软绵绵的拜垫,还不觉得辛苦,今天却不想皇帝会突然问及这个,伏地良久,很觉得辛苦。
"据朕从西洋教习口中所听,德国人素性最称认真,这一节在欧洲各国也是有名的。"他说,"但朕担心的不是他之国之后,德国人不认真传授,而是他自己不认真去学。"
"是。臣也想到了。但臣以为,五阿哥秉性纯良,若是能够得人教训,即便一开始的时候不能静心向上,时间久了,亦自当勉从教化。"
"你是说,让他自己一个人去?"
"随员愈多,于五阿哥学业越称不利。而孤身一人,远赴异国,入目所见,俱是外国同窗,臣以为,也可以激励五阿哥为国求学,为己增光之心。而所能达至此途的,也唯有学业精进,远超同窗一途!"
皇帝沉吟良久,瞑目若寐,半晌才开声点头,"这话倒也不错。但若是只有一个人,朕总觉得心中不妥,让...苏努和他一起去,他们是当年上书房的同好,这一次一起到德国,最起码也能收彼此照应之效,更主要的是,苏努西语流利,也可以免去外语不通的烦恼。"
苏努这个名字在曾国藩听来很是陌生,认真想想,才想起来,他是褚英之后——。
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十六子,元妃生长子褚英、次子代善。褚英在十七八岁时,即以武功赐号为'洪巴图鲁';。满洲称勇士为巴图鲁,洪可解释为大,所以"洪巴图鲁"的意思就是大勇士。这个大勇士到了二十七岁,更被封为'阿尔哈图士门贝勒';,译名叫做广略贝勒。顾名思义,可知不仅勇敢,且多智略。
谁知太祖这样一个有谋有勇的长子,竟会以'作书诅咒';的罪名,圈禁高墙。到了第三年死在幽所,年三十六岁。据明朝所侦得的实情是,'红把兔';——明朝不知'洪巴图鲁';是何名堂,以译音称褚英为红把兔。说他谏父不可背叛明朝,太祖大怒,下令将他处死。这件事官书不载,但多少年来,宗室中口头相传,都说褚英确是为他父亲所杀。
就因为这个缘故,褚英与他同母弟代善的境遇,大不相同。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以正红旗的旗主,拥戴皇太极——当时皇太极手握两黄旗,又有代善的帮衬,实力倍于诸弟——登基,天下定于一尊。后来为了表示酬庸,封代善为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封为克勤郡王;三子萨哈封为顺承郡王,皆是世袭罔替。清朝开国,只有八个王世袭,俗称"******代善一家就占了三个。
一母所生的弟兄,子孙的荣枯如此不同,褚英之后,便出了好些心理不正常的人,一种是怨恨不休;一种是拼命巴结,想法恰好相反。拼命巴结的这一类中,有一个叫苏努,有一个叫普奇,是堂房叔侄。
但苏努虽然是堂叔,年纪反倒比普奇小几岁,当年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他是伴读——名为伴读,实际上就是代替皇子挨骂的——皇子有错,师傅不能骂,只好找几个伴读的来训斥,以此收指桑骂槐之效。
但彼此都是年轻人,自己又不曾有错,却每每挨师傅的训斥,久而久之,很多宗室子弟,本来书读得很好的,也为此而视上书房为畏途,只有一个苏努,甘之如饴,照常到学。
载湀年纪虽然小,而且人很害羞,但不是呆子,眼见苏努经常代自己兄弟受过,而散课之后,却又很为三阿哥等人讥笑,心中很觉得不忍,便经常在皇后面前谈及此事。这样一来,弄得皇帝也知道了。
之后,皇帝特地为此降旨,把所有在上书房陪读的宗室子弟一概开革!并且给上书房的几位师傅降了措辞相当严厉的谕旨,要他们秉承圣人教化之道,不可凌虐他人以示惩戒,这还不算,他把大阿哥以下的几个孩子叫到御前,除了二阿哥和五阿哥之外,轮番一顿臭骂,这才算把孩子们上学顽皮成性的歪风暂时刹住。
而那个一贯以来,代人受过的苏努,也给皇帝发到同文馆读书,距今已经有七年之久了。
"皇上说的是,苏努多年来经皇上提拔,再加以其人秉性憨厚,刚直不阿,五阿哥能够得其从旁照应,定可不负皇上命其负笈西学的一片圣心。"
"朕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呢!"
曾国藩老老实实的摇摇头,"皇上这话,臣不明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