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节 中法(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举头看了看钟说,"快到午正,可真得告辞了。"

    恭王很体谅他,也不多做挽留,"你刚到京,不知多少人在等着看你!我就不留你了。那一天有空?你说个日子,我约几个人,咱们好好再聊!"

    于是约定了日子,李鸿章告辞出府。回到贤良寺,轿子直接抬到二厅,下了轿还未站定,戈什哈已经挟了一大叠手本,预备来回话了。

    用过午饭,休息片刻,重又传轿出门,拜客的名单上,头一名是上书房总稽查,东阁大学士灵桂。他是曾国藩一榜的传胪,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以左副都御史充会试知贡举,虽是外帘官,照例也算这一科进士的老师。李鸿章是丁未翰林,科甲中人,最重师门,所以第一个就拜灵桂,备了一千两银子的贽敬,附带二百两银子的门包。

    门生拜老师,照规矩进由边门,出用中门,名为软进硬出。

    灵桂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在轿前迎接的,是灵桂的儿子孚会,周旋中节,井井有条。略作寒暄,李鸿章便问起老师的病情。

    "阿玛的病,原是气喘宿候,逢秋必发,只不过今年的来势特凶,一发不可收拾。"

    "喔,"李鸿章问道:"请谁看的?"

    "请的薛抚屏。"孚会荣禄摇摇头,"他说:不救了!拖日子而已。"

    "唉!"李鸿章微喟着说:"我看看老师去!"

    "相见徒增伤感。少荃不必劳动吧!"

    这是谦词,李鸿章当然非看不可,"白头师弟,"他说,"见得一面是一面。辉山,请引路。"

    于是到了灵桂病榻前,白头师弟,执手相看,都掉了眼泪,孚会劝了几句,硬拉着将李鸿章请到客厅。本来可以就此告辞,况且拜客名单虽删减了一半,也还有长长一串拖在后面,不容久坐。但李鸿章为了师弟情分的缘故,决定把握这个无意邂逅的机会,稍作盘桓。

    "后事想来都预备了。"

    "是!"孚会从衣袋中取出一张纸来,"遗折的稿子拟好了,请少荃为之斟酌。"

    这也是一种应酬,而李鸿章因为一生没有当过考官,对于他人请看文章,最有兴趣,居然戴起眼镜,取来笔砚,伏案将灵桂的遗折稿子,细细改定。这一下又花了半点钟的工夫。

    从灵桂府中出来,最后还要拜会一个,就是咸丰二十年北闱乡试正主考的翁同龢。原来,今年是咸丰二十年正科,恰逢皇帝四十万万寿,在这一年之中,照例是要加开秋闱恩科的,不过自从咸丰九年之后,秋闱已经永远取消,便改为咸丰二十一年加开辛未恩科。而李鸿章这一次打点行装,从福建出发之前,安徽一边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次子经述,乡试榜发,高高得中。他的长子李经方,本是他的侄子,经述才是亲生的,所以排行第二,其实应该算作长子,格外值得庆幸。

    不过李鸿章不愿招摇,所以凡有贺客,一律挡驾,只说未得确信,不承认有此喜事。就算乡榜侥幸,云路尚遥,也不敢承宠。只不过这一来倒提醒了他,还有几个人,非去拜访不可,一个是潘祖荫,一个是翁同龢,一个是左都御史沈淮,还有一个是礼部右侍郎童华,他们都是今年北闱乡试的考官,从三月初六入场,一直到忙完殿试等繁琐的礼制,安顿下来不久。

    照这四个人住处远近拜访,最后到了翁同龢那里。客人向主人道劳,主人向客人道贺,然后客人又向主人道贺。因为这一科北闱乡试发榜,颇受人赞扬,许多名士秋风得意,包括所谓北张南瞿在内。南瞿是湖南善化的瞿鸿禨;北张是直隶丰润的张佩纶。名下无虚,是这一科的解元。

    "闱中滋味如何?"李鸿章不胜向往地说,"玉尺量才,只怕此生无分了。"

    翁同龢一笑:"一言少荃兄位列封疆,独独不曾得过试差,是一大憾事!这不能不让我们后生夸耀了。"

    "是啊!枉为翰林,连个房考也不曾当过。"李鸿章忽然问道:"赫鹭宾熟不熟?"

    赫鹭宾就是英国人赫德,他的字叫罗勃,嫌它不雅,所以取个谐音的号叫鹭宾。翁同龢跟他见过,但并不熟。

    "赫鹭宾问我一事,我竟无以为答。叔平,今天我倒要跟你请教。"

    "不敢当。"翁同龢赶紧推辞,"洋务方面,我一窍不通,无以仰赞高明。"

    "不是洋务,不是洋务。"李鸿章连连摇手,然后是哑然失笑的样子,"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赫鹭宾想替他儿子捐个监生,应北闱乡试,你看使得使不得?"

    "这真是匪夷所思!"翁同龢想了一下问道:"怎么应试?难道他那儿子还会做八股?"

    "当然!不然怎么下场?"

    "愈说愈奇了!"翁同龢想了一下说,"照此而言,自然是早就延请西席,授以制艺,有心让他的儿子,走我们的'正途';?"

    "这也是他一片仰慕之诚。赫鹭宾虽是客卿,在我看,对我中华,倒比对他们本国还忠心些!"

    那有这回事?翁同龢在心里说。不过口虽不言,那种目笑存之的神态,在李鸿章看来也有些不大舒服。"其实也无足为奇。他虽是英国人,来华二十来年,一生事业,都出于我大清朝的培植...。"他把赫德的经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他在上海海关和机器局挂着一份差事,还在两江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上一年又赏了花翎和双龙宝星。因此,英国派他当驻华兼驻韩使臣,他坚辞不就。这无异自绝于英,而以我中国人自居,如今打算命子应试,更见得世世愿居中土。我想,鉴此一片忠忱,朝廷似乎没有不许他应试的道理。叔平,你的腹笥宽,想想看,前朝可有异族应试之例?"

    "这在唐朝不足为奇,宣宗朝的进士李彦昇,就是波斯人,所谓'兼华其心而不以其地而夷焉';,这跟赫鹭宾的情形,正复相似。不过,解额有一定,小赫如果应试,算'南皿、中皿、还是北皿';?而且不论南北中,总是占了我们自己人的一个解额,只怕举子不肯答应。"翁同龢开玩笑地说:"除非另编洋皿。"

    乡试录取的名额称为解额,而监生的试卷编为'皿';字号,以籍贯来分,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为'北皿';;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广东为'南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另编为'中皿';。小赫的籍贯那一省都不是,就那一省都不肯让他占额。所以翁同龢才有编洋皿字号的笑谈。

    李鸿章特地跟翁同龢谈这件事,原是探他口气,因为他是副左都御史,兼着管理国子监的差事,为小赫捐纳监生,首先就要通过他这道关。如今听他口风,不但乡试解额,无可容纳'华心';的'夷人';,只怕捐监就会被驳。

    "少荃,"翁同龢又变了一本正经的神色,"你不妨劝劝赫某,打消此议。如今中法纠纷未果,仇洋的风气复起,即令朝廷怀柔远人,特许小赫应试,只怕闱中见此金发碧眼儿,会鸣鼓而攻!"

    "这倒也是应有的顾虑。承教,承教,心感之至。"李鸿章站起身来,"耽搁良久,我也要告辞了。"

    "少荃哪一天出京?"

    "总还不会很忙,要等过了皇上万寿节庆之后,你我还有的日子可供盘桓。"

    "到时候我来送行。"

    "不敢当,不敢当!"李鸿章说,"明年春夏之交,总还要进一趟京。那时候我要好好赏鉴赏鉴你的收藏!"说着,他仿照馈赠恭王的办法,从靴页子里取出一个内盛二千两银票的仿古笺小信封递了过去,"想来你琉璃厂的帐,该得不少,不腼之仪,请赏我个脸。"

    翁同龢也收红包,不过是有选择的,象李鸿章这样的人,自然无须客气,"少荃厚赐,实在受之有愧。"他接了过来,顺手交给听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