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周祖培相视苦笑,看看苦着脸跪在地上的肃顺,跟在翁心存的身后进到正堂,进门就可以看见,皇帝安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身边站着一个是六福,另外一个,居然是大阿哥载澧。
二人抢上几步,在毡条上拜倒,"臣曾国藩(周祖培),恭请皇上圣安。"
离得近了,可以闻见两个人身上涌出的酒味,皇帝大为不喜!他个人不喜饮酒,也不喜欢身边的人身上有酒味,只不过这天之美禄,与鸦片另有不同,不好强求别人戒断,身体向后挪动了一下,'唔';了一声:"起来吧。"
"是。"曾国藩和周祖培在他身边多年,知道他的习惯,起来之后,向后退了几步,和翁心存几个垂手肃立在一旁。
皇帝神情贪婪的看看身边的燕窝粥,咽了口吐沫,抬头问道,"周祖培,上一年的年底,朕让阎敬铭和肃顺两个,就新政推行之事,征询你的意见,可有所得?"
周祖培暗叫侥幸!在府中用过午饭,三个人都略有了一点酒意,一时兴起,提议到不远处的翁心存府上拜年,谁知道居然遇到皇上?若不是今日有幸,日后便是新政得成,功劳也是阎敬铭和肃顺的,自己不过从旁协助料理。而今天则刚刚好!阎敬铭回乡不提;肃顺也给皇上罚跪在院中,正好可有由自己一展所长了。
当下出列跪倒,口中答说,"臣蒙皇上不弃,以国政相询,敢不尽心竭力,上报皇恩?十数日来,已小有所成,容臣细细奏来。"
周祖培用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把自己疏爬刑部细务所得以及今天早上在府中和肃顺所说的,一一做了回禀,最后他说,"臣感于皇上仁爱百姓,作养清官,圣德如天!臣的见识,实在不算什么高明,只是附庸骥尾,奉一愚之得而已。"
"你能够想到这一层,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笑着以手摩挲小腹,问翁心存,"今儿个时辰也是正好,难得还有军机处几个人在这里,翁心存,柏葰,你们说说,周祖培所奏的新政之法,有没有道理?"
翁心存和柏葰方正君子,心中都明白,肃清吏治若是真的能够这么简单的话,只怕早在世宗、高宗朝就已经彻底根除世间贪墨弊政了。周祖培多年不入朝,功利心居然仍是如此热衷?想借此事再度登龙?只是看皇帝神情愉悦,有些话总要多多的打几遍腹稿才好出口。
两个人对视一眼,翁心存躬身奏答,"臣以为,不论是皇上当年推行的商课之法,还是选派曾大人在天津演练新军,除却本身皆为无上良法善政之外,皇上任用得人,量才器使,方是使新政善法得以推行而下的不二法门。故而臣想,此番推行新政,亦当从朝中选择德行俱佳之臣,负责具体施行为好。也好使皇上一片爱民之心,不会为下面的胥吏从中故意曲解,成为..."
他的话说到一半,皇帝就大笑起来,"你这个翁心存啊!哈哈哈哈!"
众人不知道他为何发笑,都呆愣愣的看着他,半天的时间,皇帝才收住笑声,"周祖培,你听见了吗?翁心存是用春秋笔法,向朕表示心中于新政的不满之意呢!柏葰,这恐怕也是你想说的吧?"
"臣不敢!"翁心存和柏葰赶忙跪倒:"臣天胆也不敢在语中对皇上一力推行的新政怀腹诽之意啊!"
"朕知道你们不敢,朕也不是怪罪你们。先起来吧,今天正得其时,朕和你们认真的说说。"
翁心存更加不敢起身,"臣等恭领皇上训示。"
皇帝也不勉强,在座椅上挪动了一下身体,"在天下人看来,读书做官,是第一等的好事。这又是为什么呢?翁心存,你告诉朕。"
"是,臣以为,为国出力、光宗耀祖,是第一层的意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另外一层意思。"
"对,对,对。"皇帝说的,"司马文公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名利二字,自古以来,便是促使天下读书人铁砚磨穿,十年寒窗,不改初衷的本意!自祖龙以来,千载以下,及至朕躬临朝,又之后千数百载,仍将如此。"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定制: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一旦金榜题名,便是声名大噪,日后吃穿享用不尽之日的开始。而从朕这一朝开始,就要打破这种定制!"
翁心存迟疑了片刻,老老实实的摇摇头,"皇上的话,请恕臣不明白。"
"你们起来。"皇帝让众人站了起来,望着他们的眼睛,慢吞吞的说道,"刚才周祖培的话中,有一番奏答大约是你们最担心的。那就是,一旦开这样的先例,只怕各省吏员,再无为国效力之心,公事上变得处处搪塞,人人袖手。这是你等最大的隐忧,朕说得对不对?"
"是,皇上所见极是,臣心中正是有这样的担忧。一旦胥吏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臣恐就会开始变得偷懒耍滑,民情民怨不得上闻,长此以往的下去,于国政大大不利啊。"
"这就是朕刚才说的,因为天下所有的吏员,都是抱着当官发财的念头,一旦得不到钱财上的满足,就会有你所担心的事体出现。而这,又要从三种不同的官员来说。第一种,是那些兢兢自守,从心底里为国出力,为朕分忧的;这些人,拿着朝廷的应得的俸禄,甘于清贫,只求为百姓做事——虽然朕不愿意承认,但这样的人怕是不多。就如同你翁心存,你柏葰,你曾国藩,还有一个现在人不在京中的阎敬铭。"
他摆摆手,制止了几个人将欲出口的奏答,"第二种,就是如高宗朝的甘肃巡抚王亶望那样,当官只为了钱财,百姓的死活一概不管。这样的人,虽然可恨,还好的是,也不算很多。"
"第三种,就是门口跪着的肃顺那样的官员、奴才..."说到这里,他向翁同龢说了一句,"你去传肃顺,让他进来。"
肃顺在院子中跪了一个多时辰,冻得脸色青白,上下牙齿咯咯打架,进门跪倒,说话都不成句了,"奴...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