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早上起来,军机处、内务府随扈大臣同班到寝宫给皇上、皇后祝暇,无非都是一些普天同庆,四海升平的套词儿,这在历年之中,帝后听得多了,彼此相视一笑:"今儿个晚上,在狮子山下,与百姓一同赏月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
"是。臣已经和两江总督桂良等详加料理,一切均已经准备停当。"载垣有意凑趣,御前奏答说:"今年的中秋佳节,江宁府城的百姓可真真是有福了,天子与小民共贺佳节,这在我天朝,还是第一次哩!"
"你也不用弄这些尧天舜日的佳词儿,朕前天俯准柏葰所请,也是为不要让此番南幸有丝毫破相处。你们下去之后,告诉各部值守的官员和兵士,今夜的狮子山下,怕是万头攒动,不过第一不准打骂、第二不能以武力驱赶,更加不能有任何百姓踩踏、挤伤之事。不要弄到最后,把这普天同庆的日子,弄得恻然不欢,都明白了吗?"
"是,皇上时时挂念小民,信而有征,奴才等侍奉主子多年,行事之间敢不尽心?此番办差,奴才等定当谨慎小心,并将主子的一番圣意晓谕军士,让他们学会规矩,不敢胡来。"
"你们能够有这样的心思,不但小民感激,就是朕,也会记在心里。"说着话,皇帝摆摆手:"朕知道,你们为今晚的差事,一个个都忙的没有歇好,趁着还有时间,都下去休息一会儿吧,也免得晚上没有精神。"
听皇帝语出关切,柏葰几个心中热乎乎的,君前不能冷了场面,见没有旁的要交代,众人碰头而出。等到一干大臣如数退了出去,皇帝忙不迭的站了起来:"快,伺候朕更衣,热死了!"
皇后嘻的一笑:"皇上,已经进了八月,您...怎么还是这么怕热啊。"
"不行。江宁不比京中。若是在北京,这样的天气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倒是在江宁,哎!"皇帝摘下台冠,放在一边,言语中不胜烦恼的样子。
惊羽快步上前,伺候他去了朝服,口中低声说道,"皇上如此不耐热,到了晚上,可怎么了啊?"
"也只得咬牙忍耐了。好在现在终究已经是早过了立秋节气,晚上还略能支撑一二。"他苦笑着摇摇头:"不好办啊!"
皇后几个和他做夫妻久了,知道皇帝在没有外人在的场合下,有时候会有一点点的孩子气,看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好笑的抿起了嘴唇。
在瞻园用过午膳,休息了片刻,冠袍带履四执事太监伺候着皇帝换上全挂子的朝服,申正时刻,乘轻步辇出瞻园,已经可以听见远近乒乒乓乓响成一片的爆竹声,到门口换乘容帝、后同乘的玉辂大驾,由三十二名舁夫抬着,从城中而过。
一出瞻园所在的大街口,皇帝微微一愣,道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头,跪满了江宁城的百姓,看见御前侍卫乘着高头大马出来,知道御驾就在后面,不待吩咐,海浪般伏了下去:"咸丰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之声惊天动地,皇帝感从中来,兴奋得脸色一片红润,呼喝了一声:"六福?"
六福赶忙答应,"奴才在。"
"把玉辂仪架的车帘挑起来。"
"喳。"六福答应一声,上前挑起了车帘,于是,跪在前排的百姓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居于其中的皇帝和皇后了,这一下,百姓呼喝万岁之声更是压倒了一切,呼喊声撞击着秦淮河的波浪,似乎也要翻滚起来了。
车架一路不停,到了城西北的狮子山下,这里更是为桂良早已经派下重兵护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提前得到旨意,意图赶在第一个,以抢到一个好位置贴近天颜的百姓隔离在外,皇帝粗略的看了看,此事天色依然大亮,山下已经有了不少于万余百姓,跪在道旁,迎接圣驾。
本来是该当着乘仪架直上山巅,方才请驾的,不过皇帝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吩咐一声:"朕就在此处下来,秀儿,你先上山,朕等一会儿就到。"
"皇上?这大吉的日子,您..."
"朕要到静海寺去看看,走走。"
钮钴禄氏不知道静海寺是个什么所在,看他脸色不愉,不敢多问,又知道他的脾气,言出必行,没有打折扣的余地,也只好由着他去了。
这是在皇帝的行程中没有安排的,不过桂良、端华、肃顺几个都是办老了差事的,也难他们不住。端华任职御前大臣、銮仪使,吩咐一声'护驾!';带着御前侍卫先行将皇帝围拢了起来。
"皇上?"
皇帝的脸色变得很阴郁,,虽然仍自带着笑向两边越发激动的百姓挥手致意,但一眼看去,就知道那份笑容都是装出来的!左右看了看,"朕想到静海寺去走走,看看。"
"喳。"桂良跪倒行礼:"皇上有鉴微识古之心,奴才自当景从。容奴才为皇上引路。"
这一会儿的功夫,军机处几个人也跟了上来,问清缘由之后,柏葰一皱眉:桂良真是糊涂!这样高兴的日子,到静海寺这种无端令主子心情不爽的地方干什么?也不知道拦一拦?
静海寺坐落在狮子山下,走路非常近,桂良正要派人去寺中通传,给皇帝看见了:"桂良,你干什么?"
"奴才想,圣驾亲临,静海寺的方丈..."
"不必惊动出家人,朕也不是想去看他们的。带朕到华严楼一观,其他的地方,朕没有兴趣。"
"喳。"华严楼就是英人罗伯特、马礼逊等人和中方耆英、伊里布等人展开会商的地方,桂良任职两江多年,这样的地方当然知道,当下不再多说,也不必做那些无谓的言辞介绍,引着皇帝径直绕过寺中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等殿宇,到了华严楼前:"主子?"
皇帝昂然而入,众人跟在后面,楼中静悄悄的,地上打扫得倒是很干净,一张比一般的八仙桌更长的紫檀桌案摆放在中间,两侧各放着四把紫檀座椅。
皇帝绕着桌椅走了几步,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桂良、柏葰、肃顺等人鱼贯而入,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里...朕早就想来看一看。还早过这一次南幸成议之前。"
"到江宁之后,朕更是想着到寺中一游,终于是近乡情怯,未敢轻涉半步。柏葰,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奴才想,道光二十二年,先皇恩准天朝与英夷之国开放口岸..."
他立刻阻止了柏葰的说话,"桂良,你是两江总督,你怎么看当年之事?"
皇帝这样说话,自然表示心中于柏葰的奏答大为不满!桂良扪心自问,也实在难以作出更合乎圣意的奏答,先一步跪了下来:"皇上,奴才以为,英夷未经教化,处事之间但以武力胁迫,种种唐突天朝之事,难以胜言。幸得先皇高瞻远瞩,德威播于域外,以言感其心,..."
"当年耆英、伊里布几个,同英酋在这华严楼中就两国国事会商的时候,你们有谁是在场的?"
殿阁中一片静悄悄,现在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是新君登基之后,逐一提拔起来的,当年的时候,或者是部院小吏,或者是新近之资,不论资历、年龄、威望,又如何能够加入这样重大的国事中?
皇帝左右看了看,嘿声一笑:"朕在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