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前数日和军机处见面的时候,曾经提过在京中单独划拨一块面积,用来给英人设立领事馆,以增进两国之间更好的协商和解决问题,也免除了现在这种双方有时因为沟通不利造成的困扰。
皇帝交代这件事的前后几天里,政务非常之多:太妃的寿诞之日快到了,皇帝对这位庶母纯孝有加,各省进贡的礼物不绝于途,宫中也是要大肆操办,一应的赏赐,蠲免也要在见面的时候和军机处几位大佬达成共识;英使进京之事也已经到了紧要关头,这件事算是大清有史以来——同时也可以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外交往上的第一件大事,筚路蓝缕,杂物繁多,让年轻的皇帝大感吃不消。
在见面的时候把这件事和众人说明,当时祈隽藻等人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应付差事的含糊以对,自陈下去之后和京中有司认真商讨,再来君前回奏。
散值之后,祈隽藻琢磨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在京中设立领事馆一事殊不堪问!自本朝定鼎中原,于外朝从来就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顺、康年间朝中也有外臣,不过都是做一些钦天监之类冷曹闲役,国家正事,这些人是插不上手的。
当年京中也有一些来自外洋的传教士,不过例如汤若望,南怀仁,白普,雷孝思等人更多的是担任皇帝的参赞——康熙皇帝好学是很出名的,不但是国学、儒术,西洋各门学科皆能触类旁通。不得不说,其中也很有这些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的外洋人的一份功劳在内。
不过在祈隽藻看来,教民一事实在是圣祖皇帝御宇一甲子中最大的不妥之处!顺治十八年,世祖驾崩,汤若望以一言进于皇太后身前,可称有先见之明(这一节知道一点历史的读者都清楚,不缀)。因此,圣祖对他亦异常尊信,修明历法,提倡天算,天子躬亲倡行。也就使得天主教能在中国大行其道。
不过,教民不事祖宗,只知供奉上帝的做法让从士大夫到老百姓的天朝百姓无不痛恨。此等人如此'忘本';,自然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可得而诛之。
雍正即位,立刻禁止西洋各教在中华土地上传播,到雍正三年,更加是下达了'禁洋令';,把所有的洋人都给赶了出去。一直过了一百多年,到了道光二十四年,在黄埔的一条法国兵船上,签订了三十五条的《中法商约》。接着,法国公使克勒尼,向两广总督耆英提出交涉,要求取消雍正三年的禁令。耆英据情转奏,礼部议定,准在五个通商海口,设立天主教堂,但'不许奸诱妇女,诳骗病人眼睛';——洋教士为人治病,有时会动刀,所以民间有洋人挖人眼睛的传说,朝廷亦信有其事,因而特别申明约束。
京中也建有教堂,不过空落已久,更不用提神父,牧师,教民了。祈隽藻也是知道的,这一次皇帝允准英使进京,又要在京中允许其人设立领事馆,...这等一味媚软,将来若是纵容得洋人气焰愈高,总有一天因为洋人的'欺人太甚';而激出变故来,可怎么得了?
心中胡乱想着,祈隽藻招呼一声:"来人?"
"老爷?"
"拿我的片子,请周芝台周老爷..."他犹豫了一下,周祖培虽然是北派重镇,却一味圆滑,柔言甘语百计款曲,行事只知顺应帝意,把他请过府来,怕也听不得什么有用之语,便临时改变了:"还是请程楞香程老爷过府吧。"
"喳。"
程楞香便是当年在上书房因为言语之中攻击陶文毅的海运之策而为皇帝大肆驳斥一番的程庭桂,道光二十五年的翰林,响当当的清流。祈隽藻是道光二十五年一科的阅卷大臣之一,和程庭桂也有师弟之谊,因为人生得英俊,笔下又很来得,再加上他的提点,已经升至吏部主事。上一次的事情过去之后,皇帝并没有因言废人,相反的,补了他起居注日讲官,也算是天子近人。
程庭桂听到老师派人敦请,赶忙收拾一番,过府拜望。学生拜老师,照例是要走角门,花厅中给老师请过安,师弟两个分别落座。
程庭桂知道他极忙,这一次叫自己过府一定是有事交代,客套了几句之后问道:"老师这一次唤学生来,可是有什么差遣吗?"
"楞香啊,近日京中可有什么声音吗?"
"声音?"程庭桂心想,近日以来京中最大的声音无非就是英人即将进京一事。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老师不会是让自己找机会向皇上进言吧?
上一年中薛福尘为陈孚恩贿买,两个人都弄得个灰头土脸,陈孚恩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