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堂议事已毕,众人也都各自散去,这时的堂内只剩下刘繇刘基太史慈三人。
大堂内静悄悄一片,此刻太史慈不动声色的站在刘基身后,因为刘繇父子对他的不同看法而产生争执,这也让太史慈处境不免有些尴尬。
刘繇这个人,优点就在于他为人处世清廉严谨,眼中揉不得一点沙子,但同时他的缺点也就表现在这里,那就是因为太过于严谨而显得异常固执,他认定的事打定的主意,别人也无法轻易说服。
刘繇之所以不肯重用太史慈,只让他做个侦查军情的斥候,当然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在早些年,太史慈尚未发迹时,曾在青州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当时东莱郡的太守和他的上司青州刺史发生矛盾,中间有些嫌隙纠纷,至于当时的事情原委和是非曲直,也是各说各有理,并且互相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最终太守和刺史决定把结案的判决分别上奏给朝廷,让朝廷来做最终的决断。
但当时的情况是,太守和刺史两家的奏章谁先送到朝廷那里,就对谁有利,于是青州刺史便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派人送奏章上表朝廷。东莱太守见状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便派遣太史慈也连夜拿着奏章赶往洛阳。
在接到受命后,太史慈果然不辱使命,虽然他动身起步晚一些,但是太史慈日夜兼程取道,连日赶路,最后竟比青州刺史送奏章的使者先到洛阳一步。
事情到这里,太史慈可以说已经顺利完成了太守交给他的任务,但是太史慈也绝非一般人可比,他为了能圆满完成任务,以防出现任何纰漏,太史慈竟持刀劫持了刺史派来的使者,并毁掉了他的奏章,使得青州刺史率先上表的奏章功亏一篑,彻底失去了先机。
刺史派来的使者见自己的奏章被毁,自然是又惊又怒,但是却又对太史慈无可奈何。同时也就在这种时候,绝非常人可比的太史慈又一次表现出了他非同常人的胆略,太史慈拉住刺史派来的使者,语气真挚的道:
“我之所以毁掉你的奏章,也是因为受太守所遣,没有办法才这么做的。但是我所做的事太过于偏激,以致于损毁你的公章,如果回去的话,只怕会受到刑罚。而你也因为我才导致公章被毁,回去的话也难逃刑责,不如我们一起逃跑吧。”
当时刺史派来的使者虽然对太史慈是又怒又惧,但是回头一细想太史慈所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再加上太史慈的肝胆照人,于是刺史使者便毅然决定和太史慈一起逃亡辽东避难。
后来青州刺史知道这事后,忙又派遣另一名官吏前往洛阳送奏章,但是朝廷却因为东莱太守奏章先到的原因,决定不再查察此案,同时也正因为如此,青州刺史也受害不浅。
自此以后,太史慈也开始渐渐的知名于世,各郡的太守也纷纷看好太史慈的不辱使命,但是太史慈却因此成为了各州刺史和州牧所仇视的对象。(以上内容引自《三国志吴书四太史慈传》)
而在一个月前,太史慈来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时,刘繇一直对太史慈不肯重用,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说他不受法度,任性游侠,但最终刘繇毕竟挨不过同乡人的情面上,才勉强让太史慈做了个斥候。
当然,像太史慈这样的做法,放在二十一世纪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古代汉朝,能把义薄云天四个字在一件小事上就能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确让后世穿越过来的刘基感慨万分,这也正是一个月来刘基尽力结好太史慈的重要原因之一。后世人皆叹关羽忠义无双,但是太史慈的义气和关羽相比较起来,只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父亲刘繇的固执己见,显然刘基一两句话也说服不了他。如果刘基带上太史慈前去攻打丹阳郡,刘繇自然也不会反对,但现在的问题是,太史慈只是个斥候,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侦察兵,官职如此卑微,又不能带兵,即便是真的带着太史慈前去攻城,于大局来说只怕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议事堂内,刘繇刘基太史慈三人各自沉默着。见父亲的神情不容置疑,刘基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好带着太史慈默默的退出了议事堂。
议事堂外,太史慈默默的跟在刘基后面,过了一会儿,太史慈这才开口的道:
“多谢公子在使君面前极力推荐在下,在下感激不尽,至于公子带兵攻打丹阳郡一事,在下愿誓死效命公子,保证第一个冲进宛陵城,斩杀吴景孙贲两贼,助公子收复丹阳郡!”
太史慈说的大义凛然,语气慷慨,句句斩钉截铁,让刘基也不禁大为宽慰,但是此刻刘基心里仍有些放心不下来。
当然也不是因为刘基怀疑太史慈的能力,而是他深深的知道,带兵攻城单靠一人之力是万万不能的,太史慈虽然勇冠三军,但他毕竟只是个斥候,又不能带兵,而刘基虽然作为刘繇帐下参军,但没有经过父亲刘繇的同意,他也不能私自强行升调太史慈的军职。
刘基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微笑着宽慰他道:“有子义兄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稍微顿了一下,刘基又接着道:“但是带兵攻城一事,也绝非一人之力可为之,至于子义兄职位一事,容我再想想办法。”
这次带兵攻打丹阳郡,事关重大,也决定着刘基以后的命运走向,再说这次刘基只有三千兵马前去攻城,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有太史慈这样的虎将都不能人尽其才的话,收复丹阳郡只怕是真的没有指望了。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城内的校场走去,太史慈见刘基沉默不语,只顾埋头寻思,于是便道:
“在下忽然想起一事来,公子可记得一个月前,我初到这里时,令尊刘使君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话?”刘基疑惑的问道。
“当日在下初见刘使君时,公子曾极力向令尊推荐在下,但是令尊却道:‘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笑我不识用人。’”
“对,我记得父亲当时是说过这句话。”刘基忽然若有所悟。
太史慈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公子何不请教许子将先生?”
经太史慈一提醒,刘基恍然大悟,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