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正月初,楚军主将屈匄便下令让都尉昭雎分兵五万,以增员东线战场,同齐国、宋国聚兵合并一处,意图使魏、韩两国作壁上观,以谋求‘借道’。
进而从函谷、武关,两线攻入秦国腹地。
魏军在毫无准备下,于乘丘(山东兖州西北)初战齐宋联军失利,大溃。
幸得秦、韩支援才得以止住溃败之势,今秦、魏、韩与齐、楚、宋对峙于葭密(山东荷泽市)。
旷日持久的僵持下,战局也开始进入白热化。
列国各怀鬼胎,诸侯们各有个的心思。
秦、楚两国背地里针对巴蜀做的小动作,并瞒不过列国的眼睛,或者说诸侯们并不在意。
他们本就各有各自的打算。
三晋在取得对秦国的绝对优势后,统一的将目光放在彼此的身上。
至于援助秦国,魏、韩两国本来就抱着出工不出力的打算,趁机谋求好处才是根本目的,或为拒齐、或为谋楚。
不过齐国的突然出兵,打乱了两国原本的机会,不得已改变了原本的战略。
而从齐国出兵的路线:第一步先是胁迫宋国出兵,第二步进逼魏地,在取得优势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给魏军时间以等待秦、韩两国的援军。
如此也不难看出齐国的打算。
想来这第三步该是等着看秦、楚两国交战如何了。
至于赵国为何出兵,自然也不是为了盟书上简单书写的大义。
此战赵国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齐国。
削弱齐国,借列国混战,消除现今最大的潜在威胁。
对于东线战场,三晋只待合兵一处便已不惧齐、楚。
大可坐山观虎斗,待齐、楚两败俱伤时再行谋划。
但赵国最大的目的并非是逼退齐军,而是趁机杀伤其有生力量,换而言之,赵军下场参战的根本目的,早已不是葭密的那几万齐宋联军……而是燕地的十万齐军。
赵雍之所以没让庞煖率兵前往葭密,也是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迫使齐军从燕地退兵,围点打援。
依赵国君臣原本的计划,本不欲两线开战,优先覆灭中山,后再以复燕之名图谋齐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机会突然摆在了赵国面前,若是错过这次机会,循环图谋下,恐怕再等十年乃至二十年都不一定再有重创齐国的良机。
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他想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