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
王景愚的哑剧,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但说老实话,他们的那些东西都比较舞台化,缺少生活气息。
尤其陈大师的那些小品,绝大多数都不是原创。
吃面条那个是根据电影学院的作业再加工,其它几个小品像“警察与小偷”、“万国运动会”等等都是根据小说等文艺作品改编的。
有的甚至涉嫌剽窃。
丫还嘚嘚瑟瑟地要什么版权,简直贻笑大方。
人本山老弟的小品才真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作。
这个年代,在这个圈子里,飘起来的人并不鲜见。
童建国的两个长寿剧《济公》、《聊斋》,年年都在拍摄着,眼下一个到了第四季,一个到了第三季了。
《济公》好一点,基本都是固定班底,讲述长线故事。
《聊斋》则是单元剧,每几集或者十几集一个故事,所以需要大量的演员。
而且,按照童建国的要求,电视剧《聊斋》的取材不限于小说《聊斋志异》。
像同时期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唐传奇的《酉阳杂俎》,两晋时期的《搜神记》,还有明清的各种神魔小说等等。
春节过后,剧组在首都开拍几集“花仙子”的剧集。
正好童建国也在这边跟央视的人攀谈“三国”事宜,就过来探一探班。
这几集戏在大观园里拍摄,童建国正好过来参观一下。
在导演助理陪同下,童建国穿过回廊正往片场走,老远就听到一阵争吵声。
“啥情况?”
助理有些尴尬:“应该是导演跟晓旭……”
“就演林黛玉那个?”
“是啊。”
“那不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女演员吗?”
“德艺倒是没问题,就是有点爱较真儿,唉!”
童建国来到片场一看,果然是晓旭在跟导演掰扯。
导演是胡建人,吐词不清,性格也比较内敛。
晓旭是辽省人,天然具有摆呼的能力,再加上扮演黛玉以来,她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强大了,导演哪能掰扯过她。
原来,他们争论的焦点就在改剧本。
晓旭说:“这个角色不可以损害黛玉的形象啊。”
导演说:“没有损害啊……”
“您看这几句台词,还有她上茅房拉屎,都不符合黛玉的形象。”
“黛玉也得拉屎啊……”
片场改剧本这是影视创作大忌,很多人民艺术家都犯过这个毛病。
可在童建国这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看见童建国过来,晓旭挺高兴,主动打招呼:“老乡来了?”
“嗯,有事咱们到屋里谈。”
导演安排一番,让执行导演过来拍一些小角色的戏份,然后和童建国、晓旭一起来到屋里。
童建国看看晓旭,看看导演。
“能把生活带入戏中是好演员。”
晓旭欣喜不已:“谢谢童哥夸奖!”
童建国点点头:“但是,把戏带入生活就是个蹩脚演员!”
晓旭顿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我只是,我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