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向往、追寻与历史的跨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邃,更在于其对万物本源的无尽追寻。在这一点上,孔老两位圣贤可以说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天空与大地的完美结合。孔子见老子的故事,与其说是两位圣贤的一次聚面,毋宁说是两种思想的一种碰撞、结合和印证。

    面对道之不行,孔子秉持的是“卷而怀之”、“无可无不可”的务实观念,而老子选择的则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超然态度。两者表面虽有不同,但其核心思想尤其是内在的信仰、向往和追寻却是一脉相承的,殊途同归而已。

    正像孔子一生的风餐露宿、颠沛流离而丝毫无损于其圣贤形象一样,老子一生的默默无闻也无损于其伟大过人之处。两种思想的并行于世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影片《孔子》已横空出世,更深深地期待《老子》一片的翩然而至。我们要发扬、弘扬传统文化,就不能只有孔子,还应有不可或缺的老子。两位先师的相伴而行,或才更有益于后人。

    看完《孔子》影片,走出人流拥挤的影院,望着满大街川流不息的车流,心中顿又涌现出无限的情思。历史虽然已经穿越了两千年,但这世间熙熙攘攘、攘攘熙熙的景象似乎依旧如此。

    世象的蒙蔽,物欲的猖獗,都自然而然地使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更有多少人已经迷失在无尽的繁芜之中,全然找不到自己的心灵家园。

    我们不能不深思,孔子的那句“丧家之犬”又是何等的深刻、精辟。那些“累累的”、“惶惶的”丧家之犬,又岂能与孔子所自喻的“丧家之犬”同日而语。其实,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失却信仰、远离使命、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丧家之犬。

    毫无疑问,这人生,远非完美无缺的人生;这世界,也非尽善尽美的世界。所以,这人生需要不懈地追寻,这世界更需要不断地变革。那些自觉把自我与大众融为一体、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向往和追寻,都是我们无比崇高的信仰、不可或缺的使命,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向往、追寻社会的进步和世间的美好,以及高尚的人生都是我们生命的本来诉求。

    人在旅途,难免会有心灰意冷的时候,甚至于或有暂时的徘徊、怀疑,但无论如何,永远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向往和追寻,停下前行的脚步,更不能自甘沉沦、堕落。循着前行者的足迹,和着同行者的步伐,这向往、追寻或永远都应勇往直前,不可衰减。

    有人说,一部人类思想史,基本上是由失意者的心路铺就的;而我则要说,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更是由无数相向而行者的向往、追寻、奋进和创造写就的。

    孔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历史跨越了两千年之后,他的那些向往和追寻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尊重、共鸣和响应。如今,以传播、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的孔子学院正遍布世界各地,孔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符号。

    孔子的那些向往和追寻虽然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变为遥远的历史,但其伟大的思想依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孔子更无以想象,经过了几十代人的奋斗,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正在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倘若地下的孔子有知,又会有何感想?

    个体生命尚且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而无数生命对未来的向往、追寻更将汇集成气势磅礴的无穷力量,气贯长虹,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势如破竹,滚滚而去,也无以阻挡。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何等的激荡人心、暖人心怀。(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