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是从北方进入徐州的第一站,也是宋庆非常看重的地方,不然他也不会将自己扩张的第一步放在这里,联庄互保和屯所之类的东西也都是在这里施行,这次挟大胜之威返回徐州,头一脚就踩在沛县上头,自然也是想要看看成效。
虽说联庄互保之类的措施刚刚开始施行,他就已经带兵去了辽东大凌河打仗,但各类事项却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因为宋虎和王昌当时还在,他还留下了丁魁和赵满熊等人坐镇徐州,除了看管自家的各处生意之外,其余时间都是盯着这个联庄互保的进行,当地的乡绅士绅最初时候还不太在意,等宋庆在辽东打了胜仗,都是抓紧时间办理起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宋虎和王昌进入山东,协助宋庆大军平叛,按理说盯着他们的人少了,只靠丁魁和赵满熊那点人手,并不能够很有效率的建立屯所,不过当地那些乡绅却丝毫没有半点怠慢,甚至不少人家还都开始加速办理,有不少人更是将自家子侄送到丁魁那里,请丁大人先收录下去,等宋将军回来之后再给个正式的名分,那副殷勤让丁魁多少有些诧异。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大凌河那边局面复杂,保不齐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人心自然浮动的很,等到那边的事情结束,乡绅们就老实多了,至于平叛的事情大家都没看在眼里,宋庆在辽东那么复杂的局面都能适应。平叛山东自然是小菜一碟,只会给他增加更多战功而已,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这些人自然是更加殷勤,除了每日叫青壮子弟们跟随狗营训练之外,时不时还会派人送去鸡鸭猪羊,简直比伺候自家长辈还要尽心尽力,尤其这几日宋庆要回来了,他们便更是如此。
面对这号人,丁魁其实也说不出什么。宋庆曾经跟他聊过这方面的事情,其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制度,话里话外都在说这个词的重要性。说自己在徐州根基还是太浅薄,必须要依靠一套深入到乡间的制度才行,否则只要他在外征战出个意外,甚至只要稍稍有点不对劲的风色。不少跟着做事的人就会踌躇不前。甚至还会改变方向,严重的甚至吃里扒外。
说得多了,丁魁自然也是上心,这段日子宋庆在外征战,他觉得自己不能闲下来,每日除了到处走走看看之外,就是在家里面写书,他写的自然不是宋庆那类演义。而是他琢磨过很长时间的制度,一套宋庆目前在徐州施行的制度。
酒足饭饱之后。沛县各处官员士绅逐渐散去,宋庆大军则在成外驻扎,其实沛县县令很想巴结一下这位将来很有可能会有合作的宋参将,想让他的部队进城驻扎来着,只不过考虑到乞活军这么个比较另类,也让人不太放心的存在,最终还是没敢提这件事,不过却给大军送去不少吃食,也算是尽到了心,相信宋参将一定能够领会到自己的亲近之意。
亲近之意宋庆当然能够领会到,他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善意,如今他在徐州基本上说一不二了,尤其脱离了徐州卫之后,连孙伯平都管不到他,而且徐州可没有副将总兵之类的,他这个参将就是最大的官,根本没有直属上级,权威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只是他终究是个武将,很多地方上的东西还是文官说话好用,因此拉拢各处县令就成了重中之重。
至于那位新任知州大人,他暂时还摸不清门路,不知道是否像前任杨大人那么好打交道,哪怕跟前任差不多,本着县官不如现管的路数,他想要在各县做事,首先就要将那些县太爷拿在手里,然后再逐步向下抓权利,抓人手。
正在思考未来方略的时候,丁魁找了上来,很郑重的拿出了自己这段时间所写的东西,脸上出现了难得的严肃,说道:这个是我写的制度,你先拿着看一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咱再聊聊。
宋庆会心一笑,拿过东西来却吓一大跳,他本以为这是丁文青最近写的什么打油诗之类,想找自己这个卫所为数不多的文人给他斧正斧正,谁知道头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制度俩字,再粗略的翻看几页,竟然都是自己跟他聊过的那些内容,以及更加详细的实际例子,当时就愣住了,有些愕然的问道:老丁,你这是几个意思什么时候写出来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