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到中年,感情就好像消失了,只剩下生活,而生活又是那么地单调,在这单调中不停忙碌,忙碌的连单调都不知道。每天上班挣工资,到月底想着存多少花多少,如此循环,月月不止,年年不休。

    实际上,这个长期循环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孩子,看孩子能不能再学个什么特长,哪门功课需要再上个补习班,马上要上高中了,上大学的钱还没存够,如此这般,充实的连时间在飞转都不感觉。

    这样的日子没什么不好,人们不都是这样过吗,可有时候点滴的触动能激起思维的空间,把那些沉封了的记忆偶尔打开,就在那短短的瞬间,感情会如波澜般扩散开来。

    这样的感觉很多人都出现过,比如你听到某个老歌曲,就能想起流行的当时你在干什么。看见某个还没完全拆除的老建筑,脑袋就能放出当年这里的情景。经过某个路途,曾经发生的事情就浮现眼前。奇怪的是。

    每当这个时候,回忆最清晰的,最能触动神经的,却往往都是伤痛的感情,那是想忘记的,不愿意存在于脑海的,可它偏偏根深蒂固。我的这个故事呢,是因为重走老路诱发的回忆,最后封闭在一个镇纸里,那么我就从这路讲起吧。

    在离我们省会城市一百多公里外有个县城,这座县城是因为有两家大型化工企业而形成,我父母就是这其中一家企业的职工,我们的家当然也就安在这里。

    从这里到省城有两条路,公路盘山越岭,颠簸难行,而火车却是顺河沿川,平稳舒适,只是距离增加不少。

    我是八八年参加工作的,分配在省城一个事业单位。那时候周末只有一天休息时间,可作为一个女孩子,周末能想到的去处就是回家。回家坐什么车走什么路呢?公路我比较熟悉,小时候来省城坐厂车坐惯了,时间也合适。

    可是从省城回去,时间就不如来的时候那么顺时,都耽搁在路上了,于是尝试坐火车,发现不错,虽然要饶一个大圈子,但周六下午能赶上,周日来的时候时间也合适,于是这趟火车成了我回家的固定交通工具。

    这条火车线路走到我家的那个县城就终结了,沿途还有两家企业,沿着河流分散建设在山沟里,据说当时为了防止美帝国主义轰炸这样做的。

    而这列火车就只为这四家企业服务,运输出入的货物,载客只是捎带服务,通常只在货物车皮前加两三截破旧的淘汰车厢。

    因为沿途的企业都有各自的厂车,还免费,谁愿意花钱坐这个,所以车上乘客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那个年代,工厂里的子弟都爱混社会,打架闹事,惹得当地的年轻农民也起了兴,跟着起哄似的形成如武侠片中“丐帮”、“铁掌帮”那样的组织。

    这些人进城市,就坐火车,一上来就好几个,有横着走的,斜着走的,看着让人害怕。我就寻找着坐到人多点的车厢里,有时候车上没几个人。

    为了安全期间,我就跑到有乘务员的那一截坐上。到每个工厂都有站点,上下旅客,还得等着卸货倒车。两年后,我结婚了,但仍然常回家。开始老公陪着,两人坐车,回去时是晚上,有人说话,不觉时间漫长。

    后来老公嫌在我家不自在,再说也过了甜蜜期,就不愿意再陪我。车上很无聊,农民旅客自己玩扑克找乐子,过路或者办事的陌生人又都戒心很重,就是见我一个女的,也不愿意凑过来,我就经常带本书着昏暗的灯光看,只要能听到人声,不害怕。

    也不去注意周围的事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车上开始出现几个小伙子,穿着军绿色或者深兰色的裤子,裤裆低得能掉到脚后跟,走起来像企鹅,说着普通话,一看就是哪个工厂里的混家子。

    他们不像农村混家子,碰见几次后,就开始上来找我搭腔。我不怕他们,因为我家那个工厂也有这样的混混,有的还从小一起长大,在混社会时讲究“行侠仗义”和“讲义气”不欺负女生。于是,我们就认识了。

    知道他们是沿途一家工厂的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