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节 风口浪尖(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烈日下茫茫一片的黄水一眼望不到边际。昔日繁华的开封城此刻已然淹没在这滔滔洪水之下了。只有开封东南角的繁塔寺还能顽强的从洪水中露出大半截塔身或是大殿高耸而又华丽的屋脊。另一边的禹王台更是像一个孤岛一样四面被黄水围困。不远处的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舢板和木筏正不断的搜索着幸存者。希望能从零星冒出的屋脊、树叉上找到几个活口。有时就算是找到一个幸存的清兵都会让搜救队兴奋不已。然而经过连续数日的搜寻之后找到幸存者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起来。腐烂涨的各种人畜的死尸夹杂着树枝就象皮球一般漂浮在打着旋儿的河水中。但人们好象还不死心只要这水一天不退却他们就决不会放弃最后的那么点希望。于是就算是现在河面上已然能听到人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而在南岸的河堤上此刻却是有着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情景。临时的码头上十来个明军战士正忙碌地从船上卸下一包包的抢险料物。一旁的空地上一群老百姓正有条不紊的将沙土装进麻袋之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约莫着算来也有百十来号的人。他们都是开封周围受灾乡县的老百姓。原来虽然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开封城外的明军还是在黄河决口之后的第一时间里便开始出兵救援老百姓了。各个部队将水性好的将士都征集起来组成一个个的小组划着小船和木筏将开封城中的难民悉数救出来有地方去的难民立即给粮遣散没有地方去的就在朱仙镇收容起来。方圆百里的百姓在得知明军在此地抗洪救险后便纷纷自的前来帮助明军一起修复河堤救援幸存者。身强力壮的年轻后生便随着明军战士一起抗沙包、钉木桩子。那些年纪少大体力不够的便和一些壮妇们一起相帮着装沙袋捆扎沙袋。随着抢险工作的逐步进行周围前来帮忙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起来。不但出工出力甚至摘下了自家门板做成木筏来一起搜救。

    河堤上一队队年轻后生迅的将一包包沙袋投到河堤的缺口处。另一边几个**着上身的大汉则吆喝着响亮的号子在水中夯击高过人一头的木桩。那木桩夯击十来下后再棒的小伙子也会臂酸手麻。于是第一组打完第二组便接着上。如此往复着一根根原木桩便牢牢的扎在了决口处。灼热的阳光照射在他们**的背脊泛着黝黑的光芒。汗水和泥水交织在了一起放眼望去竟也分不清谁是军爷谁是百姓谁是长官谁是士兵了。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堵住缺口保住堤坝。

    然而汹涌的黄水不断地拍打着河堤仿佛极不甘心的想司机反扑一般。激起的水花沾湿了杨绍清卷起的裤脚。但杨绍清丝毫没有在意这些。他正神色凝重的看着眼前奔流不息的洪水以及忙碌着的将士和百姓们。原本还在河南固始县监督史灌河的杨绍清一得到黄河决口的消息便毫不犹豫的申请来到了最为危险的开封地区。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第四军团的第十三步兵师官兵以及卢州府一个团的国防军。这些刚刚整编完毕的将士还未来得及上战场杀敌却先投入到了抗洪抢险之中。然而这是一个比沙场还要危险的战场。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当属贾鲁河、惠济河流域。由于这几十年来内乱不断朝廷对于黄河流域的水务一直疏于管理。在加上前些年李闯水淹开封造成各地的防洪堤坝大多残缺不全。便成了这次洪灾迅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说这次的洪灾有三分是天灾的话那另外七分就是彻彻底底的**了。为此杨绍清觉得自己的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始终不敢有半点的大意。

    同众人一样杨绍清也已经连续工作数日了。现在的他穿着便服、卷着裤脚、打着赤脚、带着斗笠身上粘满了黄泥咋一看同底下的民夫没有两样。然而在他的脑中正在精确的计算着底下滔滔洪水的流以及堤坝所能承受的冲击力。杨绍清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暴雨夹杂着山洪会使现在的河岸崩塌出现散浸、管涌、流土等重大险情。按照这里老河工所建议的方法明军现在是采取将土袋用麻绳编联成排沉入河底以覆盖崩塌面来遏止岸坡继续崩塌。

    只见底下的抢险队正小心翼翼的将捆扎拴编一块的沙包排体沉入河堤的决口处。为了便于合作众人被分成若干个抢险小组每组装袋6人运袋6人捆扎拴编袋4人牵拉松放主绳2人。而沙包排体上各有上下主绳各2根下主绳先平摊于操作面上两绳距七公分左右下端拴连土袋上端用活扣拴在堤顶木桩上便于松动使排体下沉。由2人操作上主绳同下主绳结合拴捆土袋务求上下袋挤紧捆牢不留空隙避免流水淘刷塌面。另一边捆编袋2人面对面操作先将子绳同下主绳连接平摊将两袋口相对挤紧拿起捆袋子绳同上主绳有机结合后互递子绳相对用力捆袋至紧尔后踩扁。依此类推边排边松动下主绳下放露出水面一米左右防止洪水上涨和风浪淘刷坡顶一块排体制成护盖后将上下主绳合并拴在桩上。各排接头处沉放时也力求贴靠紧密以免散头。

    由于连日来各组将士已然有了合作默契整个打木桩垒包过程显得有条不紊。原本的硕大的缺口也在众人的努力下越缩越小了。杨绍清的紧锁的眉头也有了些舒展。只见他转身朝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农拱手行礼道:“多亏李老丈指点。我等才能如此顺利的堵住缺口。杨绍清在此代豫东百姓谢过李老丈了。”

    “诶使不得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啊。杨大人这么做可折煞老汉我了。”那老汉连忙受宠若惊的摆手道:“老汉我只是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做过几年河工。才摸得这河的脾气。杨大人来自千里之外的岭南却对这河如此了解。这才让老汉我佩服呢。”

    “老丈客气了我也只是看些书查了些资料罢了。若没有老丈的指点我等还不知要走多少歪路呢。不过眼前这河水还是湍急得很。护堤排水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刚才刘营长跑来报告说在背水堤脚以外出现了四处涌孔。喏就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也有两处。”杨绍清边说边指着一份地图笔划道。这份图纸是他到开封后根据自己连日的走访绘制的临时图纸。实比工部提供的旧地图要精确得多。

    “哦?有这事?”李老丈一听不由的皱起了眉头道:“若是这样的话。那就该在立刻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