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节 范文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晌午的阳光懒懒的撒在满是尘土的大街上。时值春末夏初大街上飘着阵阵槐花香。槐树茂密的枝叶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大伞给各个胡同街道带来了片片绿荫。然而往日繁华热闹的北京城现在却是人烟稀少。大街上只是偶尔可以看见几队身着勇字服的兵丁巡逻而过。入春之后京城里“痘疟”越厉害了。官差整日的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转悠。一旦现有人出痘就立刻哄出城去。城外的人也很难进来。北京城在“痘疟”的笼罩下显得死气沉沉的。

    此刻远处的一顶宝蓝色的官轿在这寂静的大街上就显得格外显眼了。官轿中坐着的乃是清大学士范文程。官轿中的范文程一身青色的一品官服手持着朝珠正静静的闭目养神。可他的心情却远没有他的表情来得镇静。前几天晚上汤若望突然带来了据说来自法兰西的客人说是有要事见他。范文程原本以为汤若望只是想介绍给他一个神甫认识。谈的不外呼是些海外诸国的趣事全当一时的消遣。于是他便欣然答应了汤若望。可谁知同那人谈了一夜后范文程的心事却更重了。因为那人带来的不是红毛诸国的风土人情。而是来自令人惊讶的南明情况。虽然根据那个洋人所说他只在广州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但从他的支言片语中范文程可以窥探出南明目前的部分情况。

    “相”、“国会”、“火器”无疑是昨天范文程最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说大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黑马那么南明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咸鱼”。谁都没想到原本已经摇摇欲坠、面临崩溃的明王朝会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重振旗鼓。而让这条咸鱼大翻身的正是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明女相。一个女子、一个海盗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相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女子在两淮之战的表现让她成为了大清的头号仇敌。在两淮多少八旗子弟倒在了明军的枪口下。两黄旗和正白旗几乎都被打残了。在如今那些个八旗将领一提到南明的孙露无不咬牙切齿又恨又怕。但让范文程真正感到恐怖的是孙露之后在“神策门事变”中的表现。范文程当然不信什么孙露一夜屠杀百万人的说法。从南明收集来的情报看上万人是有的。一个女子能利用自己的新婚之夜大肆屠杀异己。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多尔衮在铲除豪格、济尔哈朗一党时也没如此的大肆杀戮。当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吴地民风柔弱。经过一翻血的洗礼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女相。

    而孙露向外公布的那封书信更是让整个清庭为之震动。无论吴三桂是否真的同这事有关对满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事关系到所有汉军的忠诚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其后果将是汉军的大规模哗变。但这事又不能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处理。最后多尔衮做出的选择是安抚。吴三桂不但受封亲王还接收了汉军正黄旗。代替战死的耿仲明成为汉军正黄旗的旗主。为此范文程亲自赶赴吴三桂的大营向他宣布圣旨。这么做无疑是一种赌博。若是吴三桂真是下定了决心要投靠南明那他范文程的人头就是最好的礼物。然而事实证明他这次又赌对了。吴三桂欣然接受了清庭的封赏。或许那封信只是南明的离间计或许吴三桂是忌讳“神策门事变”中得罪了孙露或许吴三桂为朝廷的诚意所感动或许……答案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范文程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吴三桂和那些汉军还忠于朝廷。有这一点就够了。他和多尔衮都明白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范文程看来孙露在这方面还是嫩了点。她若是能在吴三桂身上再多做些文章或许范文程的人头已经被献给了南明皇帝。那女人花了太多精力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白白放弃了许多次打击大清的良好机会。毕竟还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娃娃啊。政治这种东西是需要历练的。范文程在心中这样评价着。可笑的是汤若望等人对孙露的所作所为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什么“议会”啊什么“清议”啊“直柬”啊都不过是那女人收买天下士子的手段罢了。据范文程所知那些个所谓的议员多是商贾出身。如此见利忘义之辈如何能做到“清议”。还不是同那女人一起狼狈为奸以下克上。而那“国会”更是藏污纳垢之地。如此一来三纲何在!君臣之别何在!圣人之道何在!可江南的清流们竟然就此接受了这么一个商贾出身的女相和她的那些大逆不道之举。并大肆的阿谀奉承鼓吹什么“天降麒麟圣皇仁德变法兴国”。简直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妄读圣贤之书。

    而那杜-洛瓦还告诉他南明的水军竟然在海上劫掠他国船只。呜呼哀哉这还哪儿点有天朝上国的模样!昨日当范文程向冯铨和洪承踌等汉臣提起此事时。众人无不摇头叹息。认为南明已经“礼崩乐坏”堕落成了“蛮夷国家”。均觉得大清才是中华正统拥有真正天朝上国的气度。因此范文程对杜-洛瓦所提到的“议会”之类的东西没有丝毫的兴趣。堂堂的大清朝如何能学那南明做出如此自甘堕落之举。

    其实在范文程心中对汤若望等人带来的西学始终保持着戒备的态度。就象大学士冯铨所说的南明之所以会如此快的堕落就是因为看了太多从西方传来的“异端邪说”。却将圣人之道置之不理甚至任意歪曲。当然西学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西人能铸造犀利的火炮和火枪。这些火器让南明抵挡住了大清南下的铁蹄让大清的八旗子弟死伤惨重。就象当年后金向明学习火炮技术一样。为了在战场上压制南明的火器多尔衮和范文程都不介意向西方传教士请教西学。

    但这只限于军事。至于汤若望等人所提到的西方体制和宗教范文程等汉臣则报以不理会的态度。“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大清的制度是最完美最符合圣人之道的。按照范文程的论调大清的“文武制度”是“本”西洋的军事装备、科学技术是“末”。“本”与“末”的关系是“以末固本”是取外夷之长技以治表。因此他和冯铨等汉臣都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