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著名设计师有兴趣可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建筑师:n。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