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写在母亲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放下电话,音乐缭绕的房间里,静静地坐着,不知为何脆弱的想哭。母亲节的这天,原定回家看母亲的计划终于又落空了。因不得己的事情缠身,我又一次食言了。母亲倒是不停地在电话中安慰我,叫我只管忙自己的事,她很好,爸爸也很好。电话中,母亲告诉我,爸爸的化验结果出来了,没什么事,至此,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这一刻,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一时间,眼泪不争气地流淌,而我不知我为何饮泣。

    开博客很久了,也曾写过了一些粗浅的文字,却从没有为母亲写点什么。不是想写,而是怕自己愚钝的笔,亵渎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母亲的平凡,母亲的坚忍,母亲的慈爱,又岂是我一支拙笔所能表达出来的?纸短情长,聊表寸心吧。

    ——写在前面

    1、苍凉的记忆

    我从一出生,便让全家人失望。之所以如此,因为我是一个女孩。母亲嫁给父亲后,三年未生养。这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无非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父亲是家里的一根独苗。在当时,唾沫星子都可以淹死人的小村里,不能传宗接代,是一件极难以让人忍受的事。母亲偷偷回娘家向姥爷要钱求医问药,甚至暗下了治不好就离婚的决心。盼孙心切的奶奶拿脚搓灭了熬药的火,扑到炕上号啕大哭,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母鸡不下蛋和药罐子之类指桑骂槐的语言。许多年后,旧事重提时,母亲说她理解奶奶当时的木常成下堑坏奶窬病?br/>

    三年后,姐姐的出生,终于打破了流言,只是家人把希望转移了目标,这便是希望二胎的我是一个男孩。于是,那个夏天闷热的中午我呱呱坠地时,一家人并无惊喜。只有母亲看着我粉嘟嘟的小脸,笑着说:“女孩怎么了,等我以后老了,我给她看孩子去,我就不信她不能养老。”在当时养儿防老的大气候下,母亲的话惹得奶奶直撇嘴。而许多年后的境遇竟验证了母亲当时的预言,我的孩子也由母亲帮我带大

    我管母亲叫娘,管父亲叫爸爸。小的时候,一直不解母亲为什么会这样教我们。上学时,也曾因怕同学的取笑而羞于启齿。可现在想来,也是事出有因。母亲是被确定保送的工农兵大学生,可是却没能去上成。因为,在奶奶的一手操办之下,母亲稀里糊涂地进了我家的门。婚后的父亲依然去上学,而与他曾是同学的母亲却每天注视着父亲的背影越走越远,那种落寞可想而知。后来,父亲在外谋了公干,而母亲也成了一个地道的家庭妇女,她不敢要求她的儿女也叫学城里的孩子唤她妈妈,想来是一种卑微的自尊在作怪。现在想来,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己,两相比较,我倒总感觉叫娘比叫妈更亲了许多,以致许多年前的稚傻想法也早己荡然无存。

    2、如水的过往

    清点昨天的记忆,点点滴滴,都染满生命红橙黄绿的颜色。在记忆的长河中,多少平凡的故事只如广袤天幕中的星星,记录着季节里的花开花落。也如长河里潺潺流淌的水,见证了岁月的春往秋来。

    回首往事,似乎我的成长,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在我出生后的第十三天,一场罕见的洪水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入侵了我们沿河而居的小小村庄。洪水一寸寸地上涨,夜狰狞的面孔似乎要吞没一切。“月子”里的母亲抱着我四处逃生,眼看着家里的东西被洪水席卷一空。母亲说:“还好,人都平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灾后,还在“月子”期间的母亲立刻投入了家园的重建,然而,母亲也因为这场洪水而伤了身子,后来落下了浑身的毛病。

    命运似乎很是巧合,听母亲说,在我一周岁的那天,又是一场洪水。这次,母亲抱着幼小的我,逃到村里地势最高的一家。一屋子的人,满炕的孩子。窗外的水已快没上窗台,少不更事的我在窗台前爬来爬去。有人惊呼:“孩子掉下水啦!”母亲一下子跳到水里,从水里捞出己是被水呛得脸色苍白的我。生命中的第二次水患,因为母亲,我总算又躲过了一劫。

    似乎每一次与水有关的灾难袭来,总是母亲在身边。六岁的那年,母亲带我去村前的池塘边洗衣服,我也拿了一块小手绢在水边洗着。突然,肥皂在手里一滑,掉进水中,我伸着小手去水里抓。母亲说只一转眼的工夫,突然间就不见了我。只见水面上冒着泡泡,水面下隐约可见有一只小脚在迅速下沉。不会凫水的母亲没来得及想,便一步迈进水中,一只手死命地抓住了已快沉入水底的我。事后,母亲就在池塘边抱着我,大颗大颗的眼泪落在我的脸上。记忆中留存最早的画面,竟然是那个池塘边脸色苍白的母亲喜极而泣的泪眼。那场景,就这样成了我生命中最初的风景,绘成记忆中最初的底色。后来,母亲拉着我的手到水塘边烧纸,并虔诚地跪拜,感谢水神又一次放过了她的女儿。

    如果说是母亲带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我的母亲在送给我生命以后,又接二连三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就这样,我在母亲的庇佑下一天天长大。这期间,父亲去了隔家近二百里的邻市上班,自是不能经常回家,母亲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加上妹妹、弟弟的出生,母亲的担子日益沉重。上敬公婆,下恤儿女。任劳任怨,一晃便是许多年。再苦再累,可她从无怨言。

    母亲这一生,为别人做的太多,为自己想得太少。我不知母亲何时可以享到所谓的清福。但我知劳累中的母亲一定幻想着有这一天。我可以想像得出来,在我们小的时候,她一手抱着小的孩子,一手填着灶膛里的火,用沾满草叶的手拭着额上的汗水,等待我们大一些,再大一些,这样,她就可以休息一下了。终于,我们大一些了,于是,母亲又不得不在每一个夜晚,给我们点上小煤油灯,教我们看书习字,完成作业。一灯如豆,母亲要么纳鞋底,长长的针锥在坚硬的鞋底上费力地扎过,再用粗粗的麻绳穿过,在背面留下一个个白白的小疙瘩,整齐得像站好队的卫兵。母亲的手也承受着那针锥扎过指端的酸痛,可母亲是快乐的。后来,心灵手巧的母亲自己学会了做衣服。一台缝纫机嗡嗡作响,母亲的手上下翻转,一件件式样新颖的衣服便成型了。母亲给村子里的人做衣服,却从不收取费用,时间一长,村子里的人总会过意不去,家里有什么重活时,也都前来帮衬,母亲的脸上漾着开心的笑容。母亲用她的一双巧手,让我们的衣着总是那样光鲜并惹人注目。小时候,因为要过“六一”我要上台表演,吵着要新衣服。那一夜,母亲在机子前熬了一夜,第二天,我穿着碎花泡泡袖的新裙子,像个小公主似地上台演出,心里美的乐开了花。许多年后才得知,母亲是用爸爸送给她的一块衬衣料给我做的。那一年,母样依旧穿着她的旧衣衫。

    很多年后,当姐姐问我们“你们见过母亲睡觉的样子吗?”我们都摇了摇头。每一个夜晚,我们都是早母亲睡,而每一个早晨,母亲的铺上总是只有一个空寂的枕头。淡蓝色的雾蔼中,母亲粗糙的大手已撩起村子的第一缕炊烟。洗衣做饭,养猪喂鸡。童年里无以计数的日子里,母亲就这样,忙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再过些日子就好了,等孩子们有了出路,考上好的学校,我就可以享福喽。”母亲总是这样安慰着自己。过往成梦,而日子也就只是日子了。我曾几次看见,闲暇时的母亲用手抚摸着几张老照片,在夕阳下的余光里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照片上的母亲,拖着两条粗黑的麻花辫子,站在天安门城楼的前面。我知道,母亲曾经作为红小鬼,到天安门前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而今,岁月已将母亲年少时的梦想褪掉了颜色,只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敲着岁月的晨钟暮鼓。

    3、山样的脊梁

    在姐弟们的眼中,母亲一直坚强,她用她柔弱的双肩,挑着山样重的担子。不知是我的有幸还是敏感,我曾几次看到她哭,几次见证了母亲刚强背后那柔弱的另一面。那些场景,虽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如昨。

    记忆中,那一晚的月亮好大好美。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