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到书店的时侯,看到那琳琅满目的各种图书,竟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口袋里的钱允许我买哪些书。于是一看畅销书,二看报纸电视介绍的书,三看同事推荐的书。结果是尽我所有大包小包的买回去细看,却总有上当的时侯,不禁为了那些原本打算买鸡鸭鱼肉而买了书的人民币叫屈。
上当受骗的结果是汲取教训,再买书就要仔细翻看,发现不管是谁推荐的书,有的未必是好书,而当我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书,踌躇满志的拿到办公室给同伴们夸耀的时侯,同伴们抢来抢去,拿到手中看看书名翻翻里面,之后会不解的问我:这是好书?让我的虚荣心一落千丈一塌糊涂,不过细想起来,我也有对他们极力推荐的好书大放厥词的时侯,知道了一个道理:所谓“好书”是因人而异。
记得有个女演员做过一个鞋子的广告,广告词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书对于人们来说,也是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叫“罗卜青菜、各有所爱”
小时侯最爱看的书是各种童话故事,觉得那些王子和公主很是幸福,期望着自己长大了也有一个王子在茂密的树林里等着自己,然后坐着南瓜马车到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面。长大了开始对历史感兴趣,四大名著自不必说,还把通史、史记之类的书全套全套的买回去,并且疯狂的喜欢台湾作家高阳的历史小说,对于邓友梅、叶广苓的历史京味小说爱不释手,后来又有二月河的皇帝系列,对这些故事性强、尊重历史、语言含蓄幽默的小说爱不释手,甚至能够把每一节的故事情节记得清清楚楚。让同事们说我未老先衰“钻到故纸堆里出不来了”后来因为业务需要,看了许多有关中外历史和马列理论书籍,虽然不喜欢啃这些大部头,但为了养家糊口做好本职工作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并且做了不少的笔记,然而这些书的内容从来不在脑海中停留,只是在需要的时侯临时报佛脚。
现在人到中年,开始冷静的思索人生和回眸人生,更喜欢看一些伦理学韩非子菜根坛和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籍,总想从中看到一些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有所解释的道理来,虽然这些书乍一接触很枯燥,但是一旦看进去便觉得趣味无穷,能让自己的心真的灵起来。
当然,现在因为出版的无序,一些容易误导人们的书也堂而皇之的摆在书店里,让一个成语不得不更改它的解释,那就是“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