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菊。
小时候,常看到姥姥踮着小脚在小院里忙来忙去。南墙根下,被姥姥辟出了一小块菜地,里面种了些瓜豆和蔬菜。有开着娇艳黄花的丝瓜,挂满红色小灯笼的西红柿,还有每一根刺上都挑着晶莹露珠的黄瓜。秋天来临的时候,姥姥会把菜地里的一些残叶枯枝清理干净,种上菊花。秋雨过后,地上就冒出了嫩生生的花芽。用不了多久,菊花就长的半尺高了。墨绿的叶子密匝匝的,叶片的顶端,悄悄地生出了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这时,姥姥就会在菊花的周围浅浅地挖开土,埋下一些肥料。忙完这些,拍打拍打大襟上的土,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妮儿,再过几天菊花就开了。果然,没过几天,当我揉着睡眼走出屋门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院子里开满了一朵朵色泽艳丽、香味淡雅的菊花!趁姥姥不注意,快速地摘下几朵,欢叫着跑出院门,身后传来了姥姥“疯妮子”的笑骂声。菊明快的色彩、淡雅的芬芳洒满了童年的每一寸时光。
上学的时候,有一天课间,看到同位课桌里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拿过来一看,是冯德英的山菊花,翻了几页,竟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放学后,央求同学借我看看。回家后,放下书包,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渐渐地,被书中朴实善良、温柔含蓄、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主人公桃子深深打动。当读到桃子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最终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生命的时候,不禁泪眼婆娑了。听到妈进屋的声音,连忙趴到窗口把背朝向妈妈。楼下的甬道上,铺满了枯黄的落叶。甬道的旁边,一丛菊花昂首挺立着。面对寒风的肆虐,层层叠叠的落叶发出了长长短短的叹息,菊也被吹得俯下身去。然而,风过时,它们却又倔强挺直了身躯,把不屈不挠的精神源源不断地传导给我。望着它们,我理解了冯德英的这本小说为什么取名山菊花,渐渐地,桃子的身影融入了那一丛丛菊花中。菊不屈不挠的品格在我成长的年轮中画上了坚定的一笔。
人到中年,对菊有了更深的认识。去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七八年前,他们夫妇双双下岗。当朋友们为他们今后的生计担心,纷纷帮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夫妇俩却作出了一个决定——到农村去生活。他们拿着企业一次性发给的七万块钱,到了济南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租下了一块地。夫妇俩一砖一瓦辛辛苦苦地盖起了几间房。之后,在屋前屋后养鸡养鸭,种菜种花,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坐在他家门前的石阶上,仿佛置身在桃花源中。屋前,是画屏般展开的秋山;石阶下,一条小溪欢歌着蜿蜒而去;屋角处,一簇簇粉粉白白的山菊花妩媚地开着;篱笆边,一只大黄狗撒着欢追逐着鸡鸭。品着清香袅袅的菊花茶,听大哥大嫂轻描淡写地说着这些年的艰辛,发自肺腑地感谢朋友们的帮助,看着他们脸上不时露出的满足笑容,感觉如菊一样质朴、恬淡、从容的韵味流淌在这个空间了。在这个空间中,我听到了在滚滚红尘中困惑、迷失的灵魂在菊的牵引下返朴归真的轻快脚步声。
从此有梦。梦中,鬓上插一朵淡雅的菊,着一件盘着蝴蝶扣的月白色绣花短衫,配一条淡紫色布裙,从都市的大街小巷姗姗穿过,让如菊的身影,怡人的芬芳,在岁月的枝头上写下动人的几首诗、两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