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大秦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微臣遵命!”赵高明白这是嬴政在为赵辰树立威望。

    赵辰:我真的不需要这种威望啊!别再推我出来了!

    “大王,公子还特别交代,请您亲笔题写‘大秦报’三个大字,此报将成为秦国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

    “大秦报,这个名字甚佳,朕这就书写,写完即刻印刷!”

    嬴政拿起一张空白纸张,挥毫泼墨,写下“大秦报”三字,力透纸背,足见其对此事之重视。

    “好了,拿去印刷吧!”

    “微臣立刻办理!”

    三天后,

    《大秦报》正式在咸阳城公开发行。

    不仅如此,赵辰还指示罗网组织将其带至咸阳周边县城销售。

    “卖报啦,卖报!每份只需五文钱,内容丰富精彩,绝对物超所值!”

    ……

    “特大新闻,某国国君竟然觊觎兄弟妾室,这究竟是人性扭曲,还是道德沦丧?详情请见《大秦报》!”

    ……

    “紧急报道,某贵族公然强抢民女,暴行令人发指,想了解更多详情,请订阅《大秦报》!”

    赵高安排的精明士兵在咸阳城各街道叫卖报纸,而这些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语,则是赵辰特意传授给赵高的。

    果然,这些话语成功吸引了大批百姓、游侠,甚至一些贵族官员也纷纷驻足购买。

    那些不识字的百姓同样经不住诱惑购入报纸,虽然他们自己看不懂,但可以找识字的人帮忙阅读。

    关键在于,他们对报纸的内容极其好奇。

    这就是华夏人的天性,喜好凑热闹。

    很快,《大秦报》被抢购一空。

    识字之人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内容。

    未买到报纸的则聚在一起共同观看,或者请求他人念给他们听。

    仅仅半天时间,《大秦报》上的内容就在咸阳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之前的谣言也随之消失在人们的谈资中。

    此刻,在咸阳的大街小巷,满是对报纸内容的热议与讨论之声。

    “真是没想到,韩】国那位国君竟如此无耻,也难怪韩】国会如此衰弱不堪!”

    “燕国雁春君也是个厚颜无耻之徒,肥胖贪财还好铯,连侄子的妻子都不放过,简直是丧失人伦!”

    “你们听说楚国真的出现过母猪上书的事吗?有人亲眼见过吗?”

    “七公子设计出我们如今使用的农具,仅凭这一点,他就足以被称为当代鲁班了!”

    “不仅如此,这白纸也是公子发明的,还有那本大秦字典,也是因公子给予鬼谷子大师灵感才编纂出来的。”

    “对了,那个拼音也是公子发明的。就凭这一项贡献,公子完全可以称为天下第一师,我们现在借助字典和拼音就能自学认字了。”

    “我家孩子自从有了字典后,不用老师教也能学会几百个字了。”

    “我家闺女不仅会认字,还会写字呢!”

    “感谢七公子为我们家的孩子提供了学习识字的机会,谢谢七公子!”

    众多百姓通过报纸了解到这些功绩均出自赵辰之后,纷纷朝着咸阳宫的方向下跪致谢。

    他们由衷感激赵辰赋予自家孩子接触文字、开启读书生涯的机会。

    毕竟,在整个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大秦时期,读书人地位崇高,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普通农民家庭往往难以承受供养一个读书人的巨大经济压力,包括拜师费、书籍费用、笔墨纸砚开销、外出求学交友的花费、夜间照明费用以及赶考路费等……

    此外,家中若有一个成年男子专心读书,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重要的劳动力。

    但如果家中能够培养出一位读书人,境况便会大为改观,官府会对这样的家庭有所照顾,可能会减免一部分赋税,还能免除部分徭役。

    正因如此,赵辰的造纸术、大秦字典、拼音等发明,极大地降低了秦国平民百姓识字的门槛。现在,只要有了一本字典,学会了拼音,人们便能自行学习认字。

    这下还剩多少成本余量,无人不感慨赵辰的贡献。

    百姓们岂能不对赵辰心怀感激?甚至那些读书人也对赵辰充满敬意,因为赵辰让他们看到了获取更多学问的可能性。

    在这一刻,大秦百姓已逐渐将赵辰视作圣贤般的人物。关于先前的流言蜚语,早被他们抛至九霄云外。

    儒家驻地内议论纷纷:

    “难以置信,改变大秦风貌的这些发明竟然都是七公子赵辰所创。”

    “可为何当初赵辰会惹得荀子大师拂袖而去呢?若非如此,编撰字典的任务应当归属我儒家才对。”

    “确实,这功劳怎么轮也该轮到我们儒家头上,而非纵横家。”

    “我看七公子肯定是故意为之,他是怕我们儒家抢了这份荣耀吧!”

    另一边,在燕丹被囚禁之处,气氛压抑而愤怒。

    砰!茶杯摔碎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嬴政、赵辰,真是可恶至极!”燕丹怒不可遏,报纸上内容让他无法接受。尤其是提到那些改变大秦格局的发明竟然是三岁的赵辰所为,他坚决不信。

    “冷静些,丹儿。”其师劝道,“当前之急是要寻机返回燕国,唯有如此,方有机会与大秦抗衡。”

    与此同时,其他六国探子也将此消息和大秦报纸一并送回国内,各国对此高度关注。

    百家学派在得知白纸、大秦字典、拼音等革新之举皆出自传闻中的大秦圣贤——七公子赵辰之后,震惊之余,也开始怀疑赵辰是否真乃天赐圣贤,而非秦国笼络百家的手段。

    面对秦王提出的条件——只要百家愿意归附,其学术着作也能像大秦字典一样被大量印刷流传,他们心中颇为动摇,却又犹豫不决。

    其中,小说家最为焦急。他们从大秦报中看到了推广自家学说的机会,若能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便能让全大秦的人都看到,了解小说家的存在。

    小说家掌门立刻赶往大秦馆驿递上拜帖求见秦王,却愕然发现馆驿内早已挤满了各路百家之人,许多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令他顿感失望。

    难道真的晚了吗?小说家恐怕已失去良机!

    小说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将民间传说和街头巷议融入作品,真实反映民众生活、习俗、信仰及价值观。然而,由于小说家追求世俗化、通俗化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往往得不到文人士大夫的重视,甚至被视为低俗之作。

    若是早一点投靠大秦就好了,此刻后悔不已!

    ……

    “王上,首批十万份大秦报已经销售一空,整个咸阳城都在热议报纸内容,之前的谣言已然被民众淡忘。”

    “哦?效果这么好?那民众得知白纸等物是公子所造后反应如何?”

    “百姓对公子感激涕零,称公子为当世仓颉,天下第一师,甚至有人尊称公子为当代圣人。另外,百家诸子均涌入大秦馆驿递交拜帖欲求觐见王上,看来他们已是心动。”

    “哈哈,甚好,都有哪些学派前来?”

    “启禀王上,今日馆驿人潮涌动,人数众多,目前尚未完全统计完毕。”

    “嗯,让他们尽快统计。对了,儒家、墨家有无派人递交拜帖?”

    “暂时没有,墨家仍在联系燕丹,而儒家似乎已派人前往小圣贤庄,属下猜测他们可能是想请荀子大师出面,毕竟荀子大师曾教导过公子。”

    “嗤,真以为荀卿亲自出马,辰儿就会给儒家面子吗?真是荒谬,罢了,无需再关注儒家了,倒是燕丹,找个机会安排他被六指黑侠救走吧!”

    “婢子明白并遵命执行!”

    …………

    “公子,公子。”

    “怎么了焱妃姐姐,何事让你如此欢喜?”

    “恭喜公子,贺喜公子,您在咸阳城声名鹊起啦,大家都在传颂您犹如仓颉再生,天下无双的才师,百姓们甚至称您为圣人呢!”

    赵辰:????

    “焱妃姐姐,这是怎么回事啊?”

    “还不是因为秦朝的报纸嘛!上面详详细细地记录了公子近期的所有壮举——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拼音和字典的创制,农具革新等等。

    这些全都在报纸上刊载出来,如今整个咸阳城都传遍了。”

    听罢,赵辰脸色微沉。

    我何时让萧何、李斯写这些东西登报了?

    恐怕又是父王在背后操作吧!

    大概也只能是他了。

    罢了,既然百姓都知道了,那也就随它去吧!

    现在的我,也无需畏惧什么了。

    “焱妃姐姐,这其实没什么,身为大秦公子,为秦国百姓做些实事本就是分内之事。”

    “是这样吗?公子你似乎并不特别高兴呢?”

    “当然高兴,我只是觉得这些都是应当做的。百姓就是这样,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会对你感激不尽。”

    “嗯,也是!”

    “对了,姐姐,我新传授你的功法感觉如何?”

    “太深奥了,你看晓梦、小依她们再次闭关就知道了。真不知道公子你是怎么想出这些的,有时候姐姐真想揭开你的脑壳看看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特别的东西!

    还有,弟弟你虽然每日都待在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