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辰儿,你莫非真是在跟孤王玩弄机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我大秦之所以能成功变法,关键在于保密。我们切断了对外界的一切消息,将自己从六国的纷争中抽离出来,秘密进行变法。否则,他国会坐视你们变法成功吗?恐怕他们会不择手段地阻挠变法进程。譬如韩国因攻打齐国之举引起魏国警觉,导致其变法未能彻底完成。

    所以,商鞅为防止信息泄露,禁止秦人从事商业活动,并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在秦国境内的经营区域,只允许他们在限定区域内与秦国官员交易。也就是由国家作为中介,与六国商人进行官方贸易,然后再通过官方渠道销售给国内百姓,以此隔绝商人之间的交流,确保变法机密不被外泄。

    变法成功的秦国定都咸阳后,吸引了大量六国商人前来投资,使咸阳迅速崛起成为可与齐国临淄、魏国安邑相媲美的商业重镇。吕不韦这样的大商人选择秦国,恰恰说明秦国并非排斥商人,而是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以防国家机密泄露。

    儒家学派往往无法洞察其中玄妙,仅看到表面现象。实际上,商鞅的变法如同兵家谋略一般,每一步棋都经过深思熟虑,一旦行差踏错,变法便会功亏一篑。”

    “说得没错,商君确是一代奇才。”

    “法家与儒墨道三家还有一个显着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寻求共赢。儒家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君王施政得当,人民自然会受益。这种思维并未站在人民的利益角度看问题,故缺乏实际操作性。

    墨家则立足于底层平民的角度,整套理论体系致力于保障百姓获取人权与利益。但这样一来,极大地压缩了贵族和君王的利益空间,要知道,在当时社会,他们是权力的核心,若不顾及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会支持变法?

    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提倡人们减少欲望以求社会安定和谐,各安其分,互不侵犯。但在现实世界中,强者必然会影响弱者,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单纯强调减少欲望并无实际意义。

    法家所提倡的正是‘双赢’!一个社会稳定进步的基础,绝对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比如,如果一部法律过度偏袒底层民众,却忽视了权贵阶层的利益,那么这些权贵凭什么还要花力气去管理国家?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算了。如此一来,商业停滞,商品流通受阻,甚至商人不再雇佣工人,许多人失去生活保障,国家也将丧失活力,距离衰败不远矣。

    因此,一个有效的制度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共赢。君主渴望建立强大的国家,不受外来侵犯,内部臣民不生叛乱;贵族希望君王公正对待,从民众那里获得应有的回报;民众则期望温饱无忧,免于战乱流离,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让君主、贵族和民众达成共识?答案便是制定出符合多方利益的‘制度’。这便是法家治国原则:应时而变,治国无定式,便国不循古!”

    “应时而变,治国无定式,便国不循古!”嬴政再次沉吟。

    “辰儿,这句话孤怎么没听说过?法家有这样的原则吗?莫非你是编造的?”

    “额………”

    真的没有吗?

    应该有的吧!

    管它呢,就算没有,今天之后就有了。

    “父皇,这些细枝末节不必过于纠结。法家当然有这个原则,可能您未曾留意罢了。”

    嬴政瞪了赵辰一眼,心中暗自疑惑:你该不会是在糊弄朕吧!

    “那你说说,这话究竟是何意?”

    “这有何难理解?其含义就是法律不能僵化不变。每个时期,都要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治理国家要采用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别国模式。在法制建设上,应当废除过时无效的旧律,对当下社会有害无益的法律均需废弃,不能一味沿用先人的治国方法。”

    就是这个观点,也被一些曲解的儒者论调为,法律日日都在变卦,只要不合权贵之意,便可随意更迭。

    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法家的核心理念是,只有当旧法引发了民愤和不满时,才应当迅速寻求变革,而非依据权贵们的私利来改动。相反,法律的存在恰恰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而进行变革。

    然而权贵阶层并不愿意看到变化,因为每变动一次,他们的既得利益就会受损一分。

    以当前的大秦为例,法律确实应当持续革新,因为大秦每日都在强盛,每日都在进步,许多原有的律法已经无法适应今日的大秦,甚至已落后于大秦的发展步伐。”

    “嗯,原来如此!”

    嬴政突然有所领悟。

    “父皇,何出此言?”

    “经你这么一解析,朕豁然开朗,这几个月以来大秦的变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状,朕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却又难以捉摸。

    如今你这一提点,朕明白了,是法律层面出现了滞后,或者说,很多律法跟不上如今大秦的发展速度了。

    比如商税问题,商人按照现行商税得以改变地位,但若他们偷逃税款,再依照过去的处罚标准显然过轻,毕竟现在商人的地位已有提升,对应的法律也应随之调整。

    再如农业方面,田地实行摊丁入亩,农具改革促使百姓开垦荒地的热情高涨,但却缺乏相应的法律来保障他们的土地权益,这也是不妥之处。

    之前朕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现在辰儿你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是法律体系出现了缺失,必须要修订完善了。”

    “父皇能理解就好!

    这就是法家精神,说实话,我很敬佩法家先贤们的战略眼光:法家的一切作为,都指向一个目标——大局为重!

    古人云:“大仁不拘小节”、“因小失大”、“贪小便宜吃大亏”,而儒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关注局部、片面的问题,忽视整体大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