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暄的句句话语,问得温婉而犀利,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子绛,她已经知道事有蹊跷,切莫瞒她骗她。
“是。父皇的事,余福的事,我都和哥一一论及过,你猜的不错,我确实觉得是他逼死父皇的。”
“真是太子?”
“即便我笃定,如今也没有证据。其实这些年,父皇的龙体早算不上康健无虞,只是太医署一直为父皇悉心调养,龙体也算是勉勉强强吧。可即便如此,也不至于忽然崩逝。”
哲暄看见,子绛的眼神从自己身上游移开,怅然若失。
“他如今,以东宫身份即皇帝位,只怕今天我们才知噩耗,他已经在泰安称帝。余福没有消息,只怕也是早听闻了什么风声,被他先下手为强了。”
“他竟是这样的人。”哲暄这样的话说着,却是不免想起了青琁,接下去的后宫之路,青琁一人独走,前路漫漫,一同她那年嫁出云中城一般,而陪在她身旁的就是这样不堪的一个人。当年的自己,尚不能知悉这样茫然没有方向的孤苦无依,如今却早已是时过境迁,而不过嫁为人妇一年不到而已。
青琁的耳提面命犹然回荡在心头,她却已经从太子妃一跃成了万千荣耀的一国之母。
微微侧回了头,哲暄却早不知道要怎样诉说此刻的悲戚苦楚,那样一阵一阵从心底席卷而出,带着记忆中年少时候云中城里的那些日子。她总是缠在哲暄身旁咿咿呀呀,叫烦了明安,却总叫不烦的青琁,她还是那个吵闹着总觉得长姐衣裳好看的小妹,青琁也还是二八破瓜年华的妙龄女子,哲暄也曾见过她精艺的骑术,马上翻飞的身影。
那年母妃离开时,她也曾那样死死拽住青琁的衣襟,俯身在她身上哭着,哲暄隐约还能记得,她是一直到哭干了所有泪水,哭尽了所有力气,才靠着长姐的肩头沉沉睡去。
风卷云涌,带来故土岁月里的回忆绵绵,青琁出嫁,甚至是那日再从云中城中分别的情景,全都不受约束,闯入眼帘。
哲暄念想着,她本是不愿偏帮十五,她答应他原也只是想在两害之中,权取其轻者,所以虽是答应了十五,对他与十四筹谋诸君之事不再过问,到底却难真心放下,久久悬着的一颗心,为了子绛,也还为着青琁。她说不清,那日离开泰安为了子绛的不安之中,是不是也一样夹杂了对青琁的愧疚。她担心十四失败,殃及十五,更唯恐胜利那一刻的到来,会硬生生断了自己与青琁血缘至亲的姐妹之情。比起静静候在府中,等着消息传来,亲眼目睹青琁的离开,她更愿意离开,逃避,是那一刻的她,唯一能对青琁做的。
现如今却是无需再多担忧,可偏又说不出丁点的高兴情绪。不说十五,单就是为了青琁,她也高兴不起来。她本就看得清楚,青琁活得辛苦,不仅是早年出阁,未曾多享彼此年少繁华时光,已经远嫁他乡。这一嫁,若能得一可心之人,厮守终生,还自罢了,偏偏远离故土,看似备受优宠的背后又是什么,一个看不清透的枕边人。
哲暄看得出来,青琁对子缊的情感,同自己一样热烈。可青琁永远都只会是青琁,她不会不是自己,她的爱不会只如炙热的火堆,火苗撺掇而出,带着看似燃烧不尽的热量。青琁爱得太深沉,深沉地透出一丝悠长的凄凉。至少在哲暄看来,那样重重宫门之内的长姐,是掩藏了一个女子这所有的气性,才这样一日一日过了下来的。
初嫁,她的夫君,是东宫太子,她已经注定了要在他的妻妾成群中徘徊挣扎,奈何青琁骄傲之身,彼时或许早已经要筹谋不断。
可再而后,繁华之后,万人之母,她又要如何过活。中宫皇后,要隐忍的,何止是几个良娣良媛,要操持的又何止是一个家室。
心思想到如此,早已是越发心惊胆颤,丝毫不输于那一日初听闻十五主张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争夺,无论谁赢谁输,她终究都好过不了。
宫门一锁不复启,从此姐妹是君臣。奈何君恩如流水,拼尽婵媛一世痴。欲语,泪先流。
子绛刚新取了件素黑披风回到哲暄身边,见得她不发一语,眼神无处安放,空留着一行眼泪肆无忌惮。刚想开口,可又要怎么劝慰,子绛自己都不知道。如此时候,还能指望着他说出如何安慰的话来。
十四的话不错,子绛此刻想来,也知道是自己莽撞,看着哲暄静静流淌的泪水,丝毫不被任何外界之事打扰,自然感染悲戚之情,坐在哲暄床榻边,没有啼泣之声,一样泪漫青衫。
这一年来的日子,他不知经历了多少。与哲暄的不期而遇,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草原之上,也可以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原来女子除了清浅从容的笑颜,也可以有飒爽的英姿。可仿若也是从那时开始,他的人生注定了要用清风凛冽,换她相依相伴。出征淮北,意外收到念珏的死讯,叩醒了子绛对她所有的情分,虽然终不过浅浅淡淡,悲悯怜惜胜过亲昵爱情,却也最后化成了绕不过去的心痂,霸占了他的一片心房。他第一次看透了那个从小在长信宫中长大,口口声声叫了二十多年的“六哥”,而且看得越来越透彻。也是第一次,再没了父皇的庇护。
而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南山无用,他这一刻也才突然明白的道理,也是人生的第一次。
一时两厢无言,就这样清清静静地坐着,纵使外间劲草之上,秋风猛,也撼动不了这屋里的清净无言。
这一夜的大雁之声格外厚沉戚哀,月亮早早落了下去,照不见偌大的高车王宫中,每一个人的幽暗愁容。
日光初透,便是要与十四分别在这还未散尽血腥味的高车王城。
这样的时刻,与那日云中城中送别青琁,又有何不同。从此故乡远,阻隔了千山万水的,不仅仅只有哲暄,归期迷茫,即便日日在指尖筹算,也依旧抓不住思念的,偏又多了个子绛。
三日之后,晋陵军、北郡十五城原戍边军和高车陆续投靠的散兵,按新帝诏书整军调防。
高墙眺望,望不见离人的思念。
又是十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